2013年度安溪鐵觀音價格指數綜合分析
發布時間:2024-09-06 點擊:64
一、2013年安溪鐵觀音價格指數總體情況
(一)2013年市場交易基本情況。全年交易量2.2萬噸,比去年1.9萬噸增加0.3萬噸,增長15.79%;交易額達24.5億元,比去年20.5億元增加4億元,增長19.5%。從2013年1月-12月每月份的交易情況看,年初市場交易較淡,自三月份部分早芽品種烏龍茶開始上市后,市場茶葉交易開始逐步放大,至4、5月份,達到上半年的高峰期;進入下半年,在秋茶上市之前,夏、暑茶成為主要交易的茶產品,市場基本維持相對繁榮的交易狀態,單月交易量比較接近。自9月下旬秋茶登場,市場交易量迅速放大,至10月份,秋茶大量上市,10月份成為當年度交易量最高的月份,此后逐步回落。從交易額看,基本與交易量保持同步增長,單價則受市場主要交易茶品質量狀況影響較大,以中、低檔茶葉交易為主的月份,單價也較低,而每年的10月份則一樣成為交易量、交易額和單價最高的月份。
(二)2012年度、2013年度交易情況對比分析。
對比2012年、2013年總體交易情況,可以看出全年市場交易運行態勢比較平穩,淡旺走勢基本一致。同時,2013年交易量、額總體增幅明顯,單月比較則出現春減秋增的現象。
1、交易量、交易額增長原因分析:一是嚴格茶葉衛生質量監管和生態茶園改造效益顯現。安溪縣完善的茶葉衛生質量監管體系和農資物流追蹤平臺的運行,進一步提高了茶葉的衛生質量和食品安全;控制茶園規模,有計劃進行生態茶園改造,退茶還林,以及持續開展萬人培訓工程,推廣科學制茶,確保了茶葉質量,從而吸引了大量外地客商前來采購安全茶、放心茶和優質茶,市場交易活躍,交易量不斷增長。二是中國茶都茶葉交易市場輻射能力和凝聚力增強。隨著中國茶都轉型升級系列措施的不斷深化,實名制交易制度的運行、價格指導、質量快速檢測等服務的推行,以及榮獲全國“誠信示范市場”中國茶都在同行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的不斷提高,吸引了大量非安溪產區的茶葉(包括部分紅茶、巖茶)進入市場,同時安溪鄉鎮茶葉市場除了春、秋旺季,其他時間交易比較零散,茶葉交易主要集中在中國茶都市場。三是強大銷售網絡慣性優勢。由活躍在全國各地的安溪籍茶商所組成的龐大銷售網絡能量巨大,在普洱茶、紅茶成為市場熱銷茶品的情況下,安溪鐵觀音依然保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四是內部管理的優化。2013年,中國茶都對市場軟、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強化交易管理,有效解決了市場擁堵問題,人流物流更加順暢,提高了交易速率,基本杜絕漏稱現象的發生,市場交易自動結算系統的數據更真實、準確的反映了實際交易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