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小蘭花介紹
發布時間:2024-09-05 點擊:121
舒城小蘭花為歷史名茶,創制于明末清初。外形條索細卷呈彎鉤狀,芽葉成朵,色澤翠綠勻潤,毫鋒顯露;內質香氣成蘭花香型,鮮爽持久,滋味甘醇,湯色嫩綠明凈,葉底勻整,呈黃綠色,屬綠茶類。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舒城小蘭花的哪些知識介紹吧。
名茶歷史
蘭花茶名有兩種說法:一是芽葉相連于枝上,形似一枚蘭草花;二是采制是正直山中蘭花盛開,茶葉吸附蘭花香,故而得名。茶區還有一些有趣的傳說:一說清朝年間,舒城白桑園有一名叫蘭花的舒城小蘭花舒城小蘭花姑娘,心靈手巧,炒出的茶葉香味突出,形似蘭花,山東茶商十分喜愛,隨出高價包收,于是蘭花姑娘拼命地日夜兼制,不幸勞累過度而亡,鄉親們為紀念她即將此茶取名蘭花茶;一說清朝末年,舒城磨子園黃家灣茶農沈興余,制茶技術精湛考究,所制茶葉具有濃郁的蘭花香,深得桐城茶行老板鄭國英贊賞,稱其茶形若大麥苞,香如蘭草花,蘭花茶就因此而傳開。由此看來,蘭花茶的名稱主要是由其“外形芽葉相連似整朵蘭花,內質具有幽雅的蘭花香”的品質特征而得。
文化典故
安徽省舒城縣位于大別山末梢,出產小蘭花茶品質優異、蘭花香氣撲鼻,關于它的來歷,也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在大別山區的舒城縣曉天當地有一個叫蘭花的姑娘,采制的茶葉形如蘭花、蘭香突出,深受前來購茶的山東茶商喜愛。為了帶動鄉親致富,蘭花姑娘便不畏勞累日采夜制,最終因勞累過度不幸離世。鄉親們出于對她的人品及高超制茶技藝的崇敬,便將此茶取名“蘭花茶”,同時將她安葬于茶樹長勢最好、品質最優的茶地——白桑園村小麥淌的茶園附近。不久之后,小麥淌竟誕生了十八棵由蘭花姑娘化身可晝采夜發、香味突出的“神茶”。
美麗傳說
傳說,很久以前,大別山區的齊云山腳下有一座大莊園,園主叫李占山。李占山想強占使女蘭花,蘭花寧死不從,在姐妹們的幫助下逃了出來,翻山越嶺,來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絕壁石縫中長著一棵茶樹,常年有蝙蝠糞為肥,長得格外枝繁葉茂,清明時節就抽出了新芽。小蘭花摘下嫩芽葉,帶到山下一個孤老太太家里,借鍋子炒干后拎到街上去賣。一個窮漢看見茶好,給了蘭花五百錢買下茶葉,來到茶館,將茶泡了來喝后,覺得果然是好茶,茶客們都紛紛要買,窮漢把茶葉分給了大家。
消息傳出,有人說,齊云山的蝙蝠仙姑顯靈了,賣茶姑娘就是蝙蝠仙姑。李占山得知這個消息后,派家丁四出探察。過了幾天,蘭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賣,不料被李占山的管家看見,報告李占山說賣茶人就是蘭花。蝙蝠洞的茶樹終于被發現了,蘭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懸崖。結果茶樹被李占山霸占,采下茶葉炒制后獻給縣官,縣官獻給知府,知府敬獻皇上,皇上品茶后,龍顏大悅,御筆親書齊山云霧四字。李占山獻茶有功,封為齊云山七品制茶監官。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樹枯死了,李占山無茶進貢,只得以假冒真,結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殺了頭。后來在蘭花墜巖的石縫中,長出了一片茶林,當地百姓采下茶葉,精制加工后品質依然如故,大家為紀念蘭花姑娘,便將此名茶取名蘭花茶。
茶品特征
舒城小蘭花的茶品特征歸納:外形芽葉相連似蘭草,條索細卷呈彎鉤狀,色澤翠綠勻潤,毫鋒顯露;沖泡后如蘭花開放,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蘭花清香,俗稱“熱氣上冒一支香”;茶湯鮮爽持久,滋味甘醇,湯色嫩綠明凈,葉底勻整成朵,呈嫩黃綠色。
產地地址
舒城小蘭花主要產于安徽大別山區舒城一帶生產蘭花茶。主產區有舒城、岳西等。以舒城產量最多,品質最好。舒城縣的曉天蘭花茶最為著名。《安徽茶經》和《中國名茶研究選集》記載“舒城以曉天白桑園產品最著名,為蘭花茶的上品”。《曉天區志》記“曉天茶葉唐朝就享有盛名,明朝時期進入國際市場,光緒年間年銷茶葉千余引”。
舒城小蘭花入選“國禮徽茶”品牌后,將同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門紅茶四大國粹名茶一起按照“4+1”的方式作為頂級徽茶,銷往國內外。繼往開來,舒城小蘭花將依托“國禮徽茶”這個品牌走出國門,香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