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紅茶和綠茶的采摘標準不同
發布時間:2024-09-03 點擊:67
烏龍茶、紅茶和綠茶的采摘標準不同,這也是三大茶類的區別的一個重要標準,因為采摘標準的不同導致之后的一系列標準都不同。1、烏龍茶:
季節
閩南茶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茶樹生長周期長,一年可采四至五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具體采摘期因品種、氣候、海拔、施肥等條件不同而差異。
一般采摘期,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秋茶在秋分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茶季的采摘間隔期為40-50天,在具體掌握上,應做到“開頭適當早,中間網剛好,后期不粗老”。
標準
烏龍茶的采摘標準,葉梢比紅、綠茶成熟。其采摘標準為:待茶樹新梢長到3-5葉將要成熟,頂葉六七成開面時采下2-4葉,俗稱“開面采”。所謂“開面采”,小開面為新梢頂部一葉的面積相當于第二葉的1/2,中開面為新梢頂部第一葉面積相當于第二葉的2/3;
大開d面新梢頂葉的面積相當于第二葉的面積。一般春、秋茶采取“中開面”采;夏暑茶適當嫩采,即采取“小開面”采;產茶園生長茂盛,持嫩性強,也可采取“小開面”采,采摘一芽三四葉。
茶農在生產實踐中創造出“虎口對芯采摘法”即將拇指和食指張開,從芽梢頂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就將茶葉采下。
一般采葉標準是:長三葉采二葉,長四葉采三葉,采下對夾葉,不采魚葉,不采單葉,不帶梗蒂。采摘時,應做至“五分開”,即不同品種分開,早午晚青分開,粗葉嫩葉分開,干濕茶青分開,不同地片分開,以利于提高毛茶品質。
選擇晴天午青鮮葉
春季烏龍茶采制季節,常遇陰雨連綿的大氣,這對優質烏龍茶品質形成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特別連續的陰雨天氣,鮮葉水分多,又無法曬青,致使做青“走水消青”困難,內含物質不能正常轉化,從而也就無法形成優質烏龍茶。在一日中,由于鮮葉采摘的時間不同。對烏龍茶品質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
早青:上午10時以前采摘的鮮葉,大多帶有露水,其制茶品質較差。
上午青:上午10時以后至中午12時以前所采鮮葉。因茶樹經過一段時間的陽光照射,露水已消失,制茶品質優于早晚青。
下午青:午后12時至下午4時以前所采下鮮葉,新鮮清爽,具有誘人的清香,又有充分的曬青時間,制茶品質優異。
晚青:下午4~5時以后所采鮮葉。因鮮葉下山時間較遲,大多錯過了曬青的最佳時機,不能利用陽光曬青萎凋,制茶品質也欠佳,但優于早青。總之,制優質烏龍茶,應選擇連續幾天晴朗天氣的午青鮮葉制作。
2、紅茶:
紅茶要求鮮葉嫩度適中,一般以采一芽二葉為主,兼采一芽三葉和幼嫩的對夾葉。這種采摘標準,茶葉品質較好,產量也較高,經濟效益也不差,是中國目前采用最普遍的采摘標準。
3、綠茶:
綠茶對鮮葉嫩度要求很高,一般是采摘茶芽和一芽一葉,以及一芽二葉初展的新梢。前人稱采麥顆、旗槍、蓮心茶,指的就是這個意思。這種采摘標準,花工夫,產量不多,季節性強,大多在春茶前期采摘。
綜上,烏龍茶、綠茶和紅茶的采摘標準的確有很多的不同,采摘標準的不同是導致品質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