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未來中陳期產品和山頭茶將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
發布時間:2024-08-29 點擊:71
經過了春茶又旱又火熱的洗禮,普洱茶市場將從原有的道路上轉化,今年的原料價格創了新高,不單是山頭茶在原料市場突出的表現,其實今年臺地茶的平均上漲才是未來改變行業生態的主因,市場偏好的改變將改變產品的形態,原料環境的惡劣,將徹底破壞云南普洱茶生產鏈的結構,云南的茶廠缺乏原料掌控權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云南的原料產地所有權復雜,地方特色強烈,再加上原料行情的推波助瀾,云南茶廠面對的環境是前所未有的惡劣,這就好像豬肉漲價但臘腸不漲價,中間的臘腸工廠就淪為剝削的對象,縱然小漲也是杯水車薪,越是這個時候越能凸顯出品牌的重要,因為品牌可以增加產品的毛利,但卻改變不了云南原料的生態,我們都知道山是不動的,尤其是名山,但人心會動,尤其是帶有功利的人心,近年來山頭萬頭攢動,熙熙攘攘,何止為利而來,他們不但打亂了原料的供需結構也打亂了農民的心,供需總有平衡的一天,但人心卻難有滿足的一日,如此惡性循環,再加上原料環境使然,終成困境,原料市場已經從買方市場變成賣方市場,我認為未來普洱茶的重心將由市場主導,轉為產地主導,可以預料未來的發展必然更加復雜,因為普洱茶不是黃豆、小麥、玉米、也不是鐵礦砂,這些原料市場要的是產品,是加工后的產品,而普洱茶市場要的就是原料本身,茶廠只是加工的一環,以普洱茶價格如此多元復雜,山頭文化如此興盛發展,未來產地的變化將改變產品的形式,也將改變目前云南茶葉生產的生態。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不難想見目前普洱茶市場的混沌不明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許多原有支持市場的舊有價值崩潰,新的價值和新的市場偏好尚未形成,這是一個短暫的空窗期,就好像人走在暗巷里,一出巷口天色昏暗,不知已豁然開朗,恍惚畏行,一見月色自然心靜神明,講到市場的舊價值,不禁讓我想起一些陳谷子爛芝麻的往事,2004年以前普洱茶市場是一個以老茶為主的市場,當時的市場大概只有臺灣、香港、大馬、韓國四個市場,市場的規模較小,以當時老茶的數量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市場的價格與陳期、倉儲、品質成正相關,只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市場規模小,當時最大的市場是臺灣,但普洱茶在臺灣的占比大約只有百分之五,其他都市烏龍的天下,韓國也類似,馬來西亞則只在華人圈流通,因為市場需求量小,普洱茶漲價依靠的是陳期的變化,再加上倉儲品質的表現來決定價格,當時八十、九十年代的茶足以供應市場的消費,當時市場倒是比現在單純,只有勐海、下關兩大茶廠,少有競爭對手,但新茶在當時的市場寸步難行,既然沒有競爭對手,應該更具優勢才對,為何如此?其實沒有對手就代表沒有市場前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競爭不是來自于別人,而是來自于自己生產的陳年產品,老茶的價格合理,新茶何以自處?現在有些大廠以價格優勢及原料困境打擊其他廠牌的產品,到底市場會更到還更小,相信不言自明,如果以傳統市場來說,大廠將來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自04年來不斷擴大生產的產品,尤其在廣東,這些大量被囤積下來的茶葉總有一天要反噬茶廠本身,溫故可以知新,今日之局豈不令人深思。
04年以后,內地市場正式加入,龐大的市場份額改變了普洱茶的面貌,也增加了普洱茶從業者的視野,這時普洱茶的市場價值產生改變,陳期不再是價格改變的關鍵,品牌和價格預期成為主流,主要原因是市場突然增加,但老茶的供給無法增加,甚至于數量更少,無法滿足市場,這時候的廣東市場跳過老茶的結構,直接以廠牌作為主要的價值主導,許多內地的茶商控制貨源及價格,宛如莊家一般,讓普洱茶的新茶產生波動,進而吸引資金挹注,產生了資金行情,在老茶高價的依托下,囤積居奇的預期心理成為購買普洱茶最大的動力,06年后外省市場加入,普洱茶不再需要囤積,只需要利用資金推動價格,市場要的是立刻能漲的茶,而不是老茶,自此普洱茶走人資金行情,再加上品牌的依托,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交易形態,自07年達到巔峰,08、09年整理,10年反彈,既然是反彈,那今日市場對于大廠貨的需求下滑和價格疲乏,自是意料中事,今日之局背景形成主要有下列幾個原因:
1、大廠不斷擴產,產品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市場的資金無法負荷,長遠來講不利于短期波動,更何況投機。
2、專營制度的成立,打破了傳統批發市場的控貨權,但是造成貨源分散,收貨成本提升不利于市場囤積,價格自然混亂,市場自然越來越投機,價格越看越短,對資金的吸引力自然大減,造成資金不足的現象。
3、大廠增加了產品項,讓消費多樣化,美其名曰開發終端市場,但買單的都是專營店,大廠似乎忘了,市場的預期心理不是消費而是漲價,更何況09年以后沒有原料上漲,反彈便沒有題材,脫離了舊有的價值,宛如鏡花水月的終端市場何以支持如此大的產量?況且投機者可以買單的產品,終端市場不一定買單。
許多人常常以終端市場視為普洱茶未來發展的希望,但終端市場即可能是希望也可能是普洱茶市場投機的審判,市場消費偏好的變化超乎想象,但大廠的調整速度則未必相同,以前的一級經銷商可以接受的模式,消費者未必能接受,說句實話,不再漲價的產品,何必囤積,單純消費,何以支撐現有的產量?況且每年不斷生產的新茶,市場資金如何承受?我在前幾期的論壇常常說:【山頭茶的崛起,是市場成熟的必然現象。】我沒說的是成熟代表沒有激情,沒有激情的市場,就是沒有量,沒有預期心理,對于今年市場的疲態豈不是最佳的展現?我在上期論壇已經說過,大益的7542是歷史悠久的經典產品,也是流動性最高,交投最熱絡的產品,尤其是每年的第一批,今年的7542--201批以3900開盤,整整比去年高出了許多,可預期的利潤有限,如何吸引資金追逐?這當中雖然也有專營店的苦處,但也凸顯出專營店和傳統市場尤其是芳村茶葉市場的貌合神離,但專營店也必須認清,如此惡斗將使得市場更為現實,不是百分百賺錢的產品,市場將不再捧場,即便是7542--201批也不例外,專營店看似主動,其實被動,7542--201批表現不理想,影響是深遠的,因為7542是市場的風向標,也是定價的依據,如果連7542都沒有行情,那對市場信心的打擊是非常深遠的,我認為這才是今年市場困境的主因,所以銀大益的開高走低,熟茶的低開,辛亥百年生餅的下跌,就不令人意外,景氣不好只是理由,每年熱銷的易武也只以七千多開盤,與去年強勢開盤相差甚遠,據聞自8月5號開始停止所有專營店申請,這恐怕是市場的先聲,我認為緊接而來的應該是減產和調整弱勢產品,第一品牌尚且如此,二線品牌將加速淘汰和調整,發展終端長遠來看是對的,但終端市場緩不濟急,如果舊的價值不改變,新的價值便不會成立,但是市場是不會等人的,我相信市場淘汰企業的故事,不勝枚舉,在五、六年前,以window系統為主的筆記本橫行天下,為其代工的臺灣廠商也大發其財,不到六年以蘋果主導的平板電腦改變的市場的消費偏好,也打敗了其它筆記本的廠商,不是市場變得太快,而是其他品牌反應太慢,市場一樣有電腦的需求,但形態改變了,要求改變了,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列子,我認為大益的調整除了市場的現實,也反應了大益的靈活,短期的休整更有利于長期的發展,我認為在短期大益必然會有新的動作來刺激市場,讓我們拭目以待,它將改變目前大廠產品市場的生態。
未來中期陳期的產品和山頭茶將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陳期超過五年的大廠貨價格將逐步堅挺,除了籌碼穩定外,資金面也是現實,具有多元產品內涵加持的產品方是未來的主流,終端市場的進步是跳躍式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普洱從業者豈可不戰戰兢兢,可以預期的未來,市場仍然喝普洱茶,但以什么形態出現便需要邊走邊看了。
文/陳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