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程式
發布時間:2024-08-17 點擊:56
妍的姿色平平,可一旦端坐在茶幾前,那超凡脫俗的茶文化靈韻頓時令人刮目相看幾分。她的手白皙纖長,水蔥樣兒的玉指游移在高高低低的茶具中,將復雜、繁瑣的工序從容地演示出來,柔美的動作恰好凝聚著所謂的茶道精髓“和、敬、清、寂”。
首次觀妍示范功夫茶那天廳堂里正放著古箏曲《高山流水》,曲韻交融,我不禁為清淡、靜雅的意趣徹底傾倒。
妍把整個泡茶程式詳盡解說一遍,建議我們嘗試動手操作,我自詡悟性不差,便率先小試牛刀。
俗話說:看花容易繡花難。真正坐在茶幾前,才知悉什么是只緣身在此山中。云里霧里,頻繁缺工少序的一道功夫茶下來,我成一標準錯例典范。一時間,我羞愧得滿臉通紅。
妍笑容可掬,先是嘉許我,首次泡茶便掌握得這樣全面,已然不錯。進而指出,這“偷工減料”可以熟能生巧,但人心浮躁為一大戒,并非一時之急。要知道茶本是匯山川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通過這工序將其韻味淋漓發揮出來,茶心、人心、道心歸結一體,輕呷慢啜中,自然便有一種置身世外的感悟。
一語道破,我方恍然大悟。
2、出徒
入茶門月余,我表演功夫茶已得心應手。出徒那天妍說:僅僅就從工序上來講,你表演得無可挑剔。但茶葉歷史悠久,茶學博大精深,即便是研究茶學的行家也不敢說精通此道,甚至不能把茶葉的花色品種數盡,我們所知的更是滄海一粟。
我也不禁感慨,以前以為茶藝不過是倒水、泡茶而已,越是深入越是發現茶學無止境,我所學的連皮毛都算不上。
第一天上崗,躍躍欲試的興奮溢于言表,終于盼來了新茶客,是兩位四十來歲的男子,妍招手示意我過去。
為一展我的功夫茶藝,我向客人推的茶是凍頂烏龍。茶客似乎沒有異議,善意笑笑并贊賞了凍頂烏龍的獨特喉韻。
我有點緊張,看來對方竟是個老茶客,會不會介意我是個新手?
廣東樂曲《雨打芭蕉》一響起,我便端正坐姿,凝神斂容,恢復了平和的心態,那些壺杯任我驅使,一切都在我預料之中。
老茶客一直看著我微笑,待我三泡茶表演結束,只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做茶藝多久?
我一怔,竟一時語塞想不出如何回答,最后一狠心破釜沉舟,您今天是我第一位茶客,我知道我茶識尚淺,希望能以茶會友,請您多指教。
茶客解人地點點頭,小姑娘很誠實,我老家福建,從小就喜歡茶。看你的茶藝雖然稚嫩,但不似初次表演。
我長吁口氣,還好全盤托出,要不可是班門弄斧。
那天,我與老茶客談得很投緣,在他那里學了很多茶葉知識,酒逢知己千杯少,換作茶,又何嘗不是如此?細啜慢品,別有情趣。
3、尷尬
北方茶文化氛圍不似南方那般濃郁,小茶樓為節約開支,僅功夫茶所用壺組是精挑細選,其余茶壺的劣質著實讓我膽戰心驚。
一日,我正與茶客倒茶,誰料茶壺的壺體竟從托架中脫離出來,何等幸甚!那茶壺里滿盛熱茶,卻只微濺出些許茶湯,末了穩穩落在茶客身上。我心里暗自捏一把汗。
那茶客甚是友善,連稱自己福大命大,方能化險為夷,還信誓旦旦地要去買彩票。我一臉尷尬,忙不迭地賠禮道歉。
喝茶的人三教九流,因有茶能解酒之說,做茶藝遇酒鬼該是屢見不鮮。有時想想,茶藝這行當雖說較其他餐飲行業高雅一些,終究也是服務藝術。
寶馬香車,西服革履,偏生濃醉深醺,茶藝自然是無心欣賞。我最是厭煩這樣的茶客。有一次,偏又趕上這茶客纏住我不放,無論如何都要記下我的電話號碼,拿著手機炫耀它的語音撥號,滿茶樓的人望向我,全是同情模樣。那一刻,我真恨不得能轉進地縫。
我做茶藝時間較短,且學藝不精,想來是件憾事。國人常說的開門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之普及,茶藝茶道固然是文化陶冶,但茶的本身用途不過是解口渴。之所以那段時光讓人留戀,完全因它在我人生最彷徨時凈化了浮躁的心靈,讓我從容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