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俗”
發布時間:2024-08-13 點擊:62
茶本是清雅之物,但因處于不同的環境,便有了不同的味道。
貴族之茶,重在茶之品,為夸耀富貴。雅士之茶,重在茶之韻,為的是藝術品位。禪宗茶道,重在茶之德,為修禪悟道。世俗之茶,重在茶之味,為的是人生享受。
而商人之茶,重在茶之和,為的是和諧下的博弈。在南方,商人之間要談生意,首先要請吃茶。“請吃早茶,”茶香中雙方開始博弈,討價還價,各種權衡,茶香似硝煙,平和下是各種心機爭斗,談攏了雙方將茶一口飲盡,看似其樂融融。
在我國歷史上,多次將茶當做政治手段運用,比如唐朝時候的文成公主,便帶去了西藏香茶。
絲綢之路的通商,茶葉是其中重要的物質,都城長安能成為國際性的大都會,茶葉功不可沒。
清朝的時候,左宗棠收復新疆,將湖茶帶去了邊疆,作為一種鞏固的經濟手段。
光彩之外是屈辱,宋朝時候,因為不敵西夏的強勢,宋朝議和,每年貢茶三萬斤,茶農的心血,成為了宋朝取悅強敵的手段。
清朝時期,茶葉也是官場嚴苛階級等級的象征,一行一動,一舉茶一換茶都是規矩,主人端茶,便是下逐客令,主人換茶,便是留客之道。
作為有特色的禮品,茶葉廣泛應用于送禮鋪路,茶已變了味道。
茶之俗,在于商場之銅臭、官場之現實、政治之冷酷、貧富之差距,此時的茶盡管也香,卻沒了根本,無法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