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必看:如何判斷普洱新茶的陳化潛力
發布時間:2024-03-13 點擊:534
注:由于近幾天接觸到幾個茶友,他們都是喝普洱茶一小段時間了,但是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判斷一款普洱茶是有有陳化的潛力,剛好之前看到過“笨泥”的一篇文章《經驗之談:如何判斷普洱新茶的陳化潛力》。所以轉載過來和關注的茶友一起分享交流。
文章原創作者是“笨泥”,其他網站轉載請注明。
緣起:
經常有新茶友發問,到底你是如何判斷普洱新茶的陳化潛力的?
通常,會這么問的茶友一般都是打算自己存儲一定數量的新茶,等到以后慢慢品飲。
本文就是談一點個人經驗,來說說如何通過日常喝茶、存茶來建立起判斷普洱新茶陳化潛力的判斷力。
1、你為何存茶?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很多老茶的價格已經是天價,老茶涉及渠道、真偽、倉儲等問題,往往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個人存茶,讓那些新茶慢慢變老,就變成一種比較現實且可操作的方法。那么,你為何存茶,歸結起來無非以下幾點。
a、為了將來可以有低成本的老茶喝。
b、在存茶的過程中體驗一種把茶“養大”的樂趣。
c、收藏的樂趣。
當然,或許有更多的樂趣存在,但是以上三點我認為是個人存茶最重要的三點。
2、信息庫的建立
你既然選擇存茶,那么你必須有足夠的耐心、毅力以及記憶力。因為存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是十年二十年的事情。如果你沒有耐心及毅力去等待新茶慢慢變老,那自然也無法從存茶的過程中去獲取足夠大的信息量。
所以,你要獲得自己判斷普洱新茶陳化潛力的第一要素就是在自己腦子里建立起足夠大的信息庫。這里說的信息庫指的是各種不同類型普洱茶的信息庫。你要可以清楚的辨識出,比如易武茶區的茶的特點、布朗茶區的茶的特點、南糯茶區的茶的特點等等。當然,你也要可以辨識出大益茶的特點、下關茶的特點、昌泰茶的特點、勐庫茶的特點等等。幾乎每個不同品牌的茶,在一個特定時期內都會有自己品牌的特色在里面。
為了建立這個茶葉信息庫,真的需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及毅力去不斷的嘗試不同類型、不同品牌的茶葉,然后你將這些特點自我總結歸納,儲存在你的腦子里。如果你能做到這點,那么你就邁出了判斷普洱新茶陳化潛力的第一部。
3、足夠長的個人存茶歷史
你必須具備足夠長的個人存茶歷史,因為只有當年有把一片新茶放在自己手上,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品飲一下,了解這片茶的變化,你才能夠掌握這片茶的陳化脈絡。不管這片茶是往好的方向轉化還是越變越差。
我覺得這個歷史至少需要5年以上。假定一個人從2008年開始存茶,2008年他購入一片大益的7542,經過5年的變化,他如果做到每隔一段時間就品飲一次,那么他對這片茶的轉化脈絡肯定非常清晰。
當然,沒有人是一開始就知道如何去判斷普洱新茶的陳化潛力。所以,學費茶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所有具備個人茶倉的茶友都有過判斷錯誤、買錯茶的經驗。不要緊,交學費只是為了你將來浪費更多的金錢、時間以及精力。
4、足夠好的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思維
當然你具備2、3點的條件的時候,你還需要有足夠的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思維。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何喝個普洱茶、判斷普洱新茶陳化潛力還需要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思維。
其實很簡單,你必須要將從2、3點獲得的信息整理歸納,分門別類的儲存在你的腦子里。
如果你做到了,你會發現原來判斷一片普洱新茶的陳化潛力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我舉個例子,比如以大家熟悉的2003年301批次金大益為例,因為在這片茶還是新茶的時候,我就喝過,并且我還買了一些,且每年時不時拿出來喝一下。所以,這片茶對我來說,從新茶到今天的變化脈絡我都很了解也很清晰,并且儲存在腦海里。所以,當我以后再喝到一款新茶的味道如果跟我2004年時候喝到的301批次金大益味道類似,那么我便知道這片茶將來的陳化脈絡為跟2003年301批次金大益接近。
當你的腦子里具備了足夠多的從新茶變成老茶的樣本的時候,你也就發現自己在喝到每一款新茶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拿這款茶跟你以前接觸過的一些茶,那么你必然也可以大致的判斷出這片茶有沒有陳化的潛力。
5、總結
正是因為如果要具備一定的普洱新茶陳化潛力的判斷力所需要的時間、精力都不菲。所以,大家才會不厭其煩的孜孜不倦的在論壇上發問“某款茶好不好?”這樣的問題。
當然,即便你具備了足夠長的存茶經驗、足夠大的茶葉信息庫,你依然無法對所有新茶都做出陳化判定。原因很簡單:a、個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收藏及品飲所有普洱茶;b、普洱茶的樂趣就在于變化。
所以,從我開始接觸普洱至今,有不少茶是被看好后但是轉化不甚理想的。同樣,也有茶一開始是不被大家看好的,然后又異軍突起的。
我一直強調一點:多喝,多看,多想,少買。
習茶,不管是普洱還是其他茶,沒有終南捷徑。
付出時間,付出精力,多思考,才會有所得。
當然,最慘的是,付出時間,付出精力,甚至付出大把金錢,卻得到一堆錯誤信息。
身邊并不是沒有這樣的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