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茶者該多了解普洱茶
發布時間:2024-03-13 點擊:250
普洱茶已經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成為大家日常品飲的一部分。作為飲茶、愛茶者,倘若不了解普洱茶,是多么遺憾。
倚邦茶業生產越鼎盛,茶農的稅捐、勞役也越重,茶農的血汗剝奪也就越多。清時期,倚邦土司要上繳思茅廳的錢糧負擔也加重了許多。據《普洱府志》記載,倚邦每年要向思茅.廳上繳條丁銀141.2765兩,火耗銀28.2553兩,征收秋糧185.718石,這些都要土司層層向各村寨頭目催交,每戶每年收銀逐年增加,使茶農重負不堪。土司的錢銀收入,除上繳思茅廳外,一半上交流官,一半土司財政用。攤派到了各村寨土目,又層層加碼,多收少繳,勒索茶民。
茶農除了負擔稅捐派款外,還要負擔公共勞役和土司頭人家務勞役。公共勞役主要是跑腿、勤務、修筑道路橋梁、修建土司衙門等。土司頭人的私差勞役主要是砍柴、挑水、煮飯、洗衣、放牛、放馬、修房,為土司頭人耕田犁地等。勞役分配到各個村寨,有多少事要多少工,由土司頭人自定。除此,土司頭人的襲職、升遷,以及其家中的喪葬嫁娶,都要向村民派款派工。租土司私莊田地耕種的農戶,土司收租收糧要包吃、包住、包送、護衛。由此看出,茶山越發展,老百姓越貧困不堪,受官賈剝奪越嚴重。
普洱茶已經有幾千年的飲用史。早在唐代,普洱茶就已經銷售到內地和西藏;到了宋朝,有了“以茶易馬”的市場,用茶葉可以交換當時比較貴重的馬匹;明朝“士庶所有,皆普洱茶也”,可見其珍貴。到了清代,普洱茶發展到一個鼎盛時期,每年遠銷外地10萬擔以上。清廷曾把普洱茶定為向朝廷進貢的珍品。大文學家曹雪芹把普洱茶寫進了《紅樓夢》這部巨著,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在他的名著《戰爭與和平》中,也描寫了喝普洱茶的場面。
普洱茶歷經千百年的滄桑,至今依然受寵而且越來越受國內外各國人民的青睞,原因是什么呢?
普洱茶之所以那么受歡迎和被人們追捧,最重要的就是源于普洱茶所具有的養生、保健的功效。
經研究發現,普洱茶葉中含有600多種化學成分,它們對茶葉的色、香、味以及營養、保健起著重要的作用。當今,茶飲料是全世界公認的健康飲料,而在我國古代本草類書籍中,茶早巳被確認是對人體健康益處頗多的“良藥”。因此茶葉對人體的營養及治療價值是很大的,而且無毒、服用安全,可以長飲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