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知識講解——投茶多少是學問
發布時間:2024-03-13 點擊:96
平日里喝茶,可能會出現茶太濃了或者太淡了的情況。究其原因,十有八九是因為投茶量不準確造成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下投茶的相關知識吶!
首先確認有多少人喝茶,找好大小適當的泡茶器具,然后投茶量根據泡茶容器判斷。
其次,茶葉有大、中、小葉不同種類,大葉種者投茶量要多,而小葉種者則可少放些。其原因是若茶葉形狀大片,投入茶壺后看起來很多,實質上占有壺內的空間很小,相反,葉形細小者投入壺內,所剩空間看上去很空,其密度卻是很大。所以茶葉經注水后,其濃度會很重,容易出現苦澀味。
泡茶時,投放的茶葉量也是很有講究的,重香氣的茶不宜投放太多,這樣茶的香氣會好,而重滋味的茶,可以適合投多一點茶葉,浸泡的時間可以短一點,條型的包種茶大概投入半蓋杯就行了,高山型和冰頂型烏龍茶只要放三分之一的茶葉就可以了,而對于滋味重的鐵觀音,四分之一杯就可以了。
另外根據自己的習慣適當增減茶葉,因為有人喜歡喝得濃,有人喜歡喝得淡。當然,通過控制沖泡也可泡出符合自己要求的濃度。因此茶多少一點沒有關系,你可以掌握水溫、水量、浸泡時間,可以人為調整,控制。但是切忌與合適的投茶量偏差太大,否則怎么調整都不能泡出最佳的滋味。
比如:很多人泡茶,特別是好茶,特別珍惜茶葉,舍不得多放茶葉,造成茶湯濃度不足,其實這樣做根本就不能達到該茶的最佳效果,或者說無法泡出茶的真味。
除此之外,茶量與時間的關系、泡茶時茶葉放置量、浸泡時間與水溫是決定茶湯濃度的三大要素,茶量放得多,浸泡時要短,茶量放得少,浸泡時間要長。這時如果水溫高,浸泡時間宜短,水溫低,浸泡時間要加長。
總之,投茶量沒有太標準,因為它是個變量,因人而異、因器具而異、因環境而異。這個更多的要靠經驗,唯一不變的就是需要審時度勢、因地制宜、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