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葉預計減產7000噸,6招助推茶業健康發展
發布時間:2025-04-01 點擊:9
普洱茶作為云南產業名片之一,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記者近日從云南省茶葉產業辦公室了解到,今年云南毛茶產量預計只有16.3萬噸,這個數據與去年相比,減少了7000噸左右。下一步,云南將著力抓好茶葉產
業的原料基地建設,加強茶葉產品質量管理,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繼續調整茶葉產品結構,加大普洱茶宣傳與營銷力度,加強普洱茶的基礎理論研究,試圖通過這 “6法寶”來推動云茶產業的健康發展。
云茶減產成定局
據了解,去年,云南茶葉種植面積達到421萬畝,產量達到17萬噸,綜合產值突破200億元,600余萬茶農來自茶葉的經濟收入人均達到 1090元。但是,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受市場預警機制不健全、市場引導滯后,營銷體系不適應市場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加之極少數企業和經銷商的惡意炒作,使普洱茶生產、價格和銷售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波動,給整個云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西雙版納是云南最大的茶葉產地之一,其價格變化也成了云茶的風向標。據西雙版納農業部門公布的信息顯示,今年8月份,景洪和勐臘臺地茶只賣9元 /千克,勐海才8.2元/千克。南糯山的古樹茶只賣26元/千克,勐宋(大勐龍)20元/千克,就是最有名的易武古樹茶,也才賣40元/千克。這個價格雖與2005年和2006年持平,但與去年的“泡沫價”相比,下跌了1—5倍不等。
價高傷市,價低傷農,茶葉價格的下滑導致茶農積極性受挫。記者日前從景洪的景訥、大荒壩、關坪等產茶區了解到,由于今年茶葉價格太低,有的茶農已經放棄了茶葉的采摘。
據業務統計分析,今年1—9月,云南茶葉面積達到了470萬畝,投產面積325萬畝,毛茶產量14.1萬噸。種植面積雖增加了,但與去年相比,茶葉產量略有減少。預計全年全省毛茶產量只能達16.3萬噸。
出口同比增27.8%
面對這些問題,云南正努力通過穩定面積,提高產量,嚴格執行普洱茶地方標準,加強質量管理,加大宣傳普及力度,拓展消費市場,加強對茶葉市場的監管杜絕市場假冒偽劣行為,積極發展茶葉精深加工等有效措施,推動云茶產業的健康發展。與此同時,從多渠道籌資了6000萬元資金,對茶葉企業貸款貼息、基地建設和加工技術改造給予扶持。
據了解,通過采取針對性措施,今年1—3季度,云南茶葉產業雖然在生產、銷售數量和產品價格上,與去年的“虛高”、“泡沫”發展時期相比有一定下滑,但與2005年和2006年相比基本持平。另外,產品質量、產品結構、銷售區域、消費群體、出口外銷、品牌建設等方面,云茶呈現出良性發展。目前,云南共有852家茶葉生產加工企業獲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
據統計,1—9月份,云茶出口外銷明顯增多,出口國家和地區已達36個,僅通過昆明海關申報出口的茶葉就達3487噸,同比增長27.8%,出口量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
目前,銷售區域明顯擴大,南方普洱茶的傳統銷區,熟茶銷售比去年增長了30%左右;東北、西北等新興市場擴張較快,消費目的正從以收藏為主向以品飲為主轉變,已經進入依靠品飲需求拉動產業發展的新階段。
練內功提升云茶內需
縱觀云茶產業遭受的波動,擴大內需,才是普洱茶的立足點。《地理標志產品 普洱茶》國家標準12月1日的正式實施,將是云茶發展的又一次契機。
省茶辦相關負責人分析,當前,云南茶葉產業主要存在5方面的不足。一是種植管理水平粗放,低產茶園所占比重大,茶園水利化程度,茶葉產業的潛力尚未充分發揮。二是市場體系不健全,產業化經營水平低。三是產品品牌少,經營方式落后。四是普洱茶品飲消費宣傳與推介嚴重滯后。另外,科研基礎薄弱,精深加工異常欠缺也是一個因素。
省茶辦這位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云南將從6方面著手,推動云茶產業健康發展。
針對云南茶葉企業加工能力不斷擴大、原料需求不斷增加的實際,抓好茶葉產業的原料基地建設,把推廣優良品種、改造低產茶園、發展高優茶園作為重點。今年將繼續完成改造低產茶園35萬畝,使無公害茶園面積達到80萬畝,無性系良種茶園達到140萬畝(新植8.5萬畝)。并抓緊落實茶水配套工程建設,提高茶園有效灌溉面積,使平均畝產達到60公斤。
抓住《地理標志產品 普洱茶》國家標準實施的契機,加大對原料基地、生產企業、市場流通的監管,逐步建立產前、產中、產后的標準體系和產品質量可追溯制度,實行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程質量管理,全力維護好普洱茶市場秩序,為廣大消費提供優質、安全、健康的云茶產品。
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加快龍頭企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建設步伐。通過資金、政策扶持,引導和支持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兼并、聯營、租賃小茶廠和原料生產基地,不斷提高大企業的品牌影響和市場競爭力。以普洱茶為重點,按標準化、規模化的要求,積極發展茶葉精深加工,加快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等新型茶飲料開發力度,大力開發茶藥品、茶食品、茶多酚、茶色素等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提高茶葉精深加工比重和產品質量。
以市場為導向,繼續調整茶葉產品結構,保障產業穩定發展。根據市場變化,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恢復云南名優綠茶、滇紅茶等優勢產品生產,形成普洱茶、滇紅茶和名優綠茶協調發展的格局。
另外,還將加大普洱茶宣傳與營銷的力度,大力推動普洱茶消費,進一步擴大普洱茶的市場份額。以品牌帶動消費,以消費引導生產。
相關熱詞:
茶業
茶葉
云南
減產
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