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學茶札記(九)普洱茶制作之殺青
發布時間:2025-03-10 點擊:14
普洱毛茶制作工藝順序是—“采摘,萎凋,殺青,捻揉和曬青”,今天為什么要先講殺青,原因很簡單,這個環節對于普洱毛茶的制作是非常關鍵的,直接決定了成品的品質,既然這么重要那我們就和小伙伴們說道說道吧!
殺青的原因和原則:普洱茶是后發酵茶,最好不要有前發酵,那么殺青的其中一個基本作用就是阻止鮮葉的前發酵;畢竟是后發酵茶,那么多酚類物質的氧化就需要活性酶的參與,所以原則就是堅決不能殺死活性酶,只能讓活性酶鈍化,否則鮮葉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原因和原則搞清楚后開始具體操作了:
1.燒火:小伙伴們肯定會說你在逗我們玩呢吧這也要說,還真不是逗你們玩,在這個環節我們可是有過慘痛教訓的,第一次離開師傅自己單獨來一鍋的時候就沒把火燒好,結果變成小火慢炒,于是鍋溫不夠進而導致葉溫偏低,這樣就無法鈍化活性酶進而阻止前發酵,于是整鍋茶在這種“溫暖”的環境中開始發酵了。
2.溫度的控制:溫度的控制是殺青的一個重要環節,殺青決定成品的品質,而殺青的成敗很大程度由溫度的控制所左右;首先火燒好后鍋溫達到220度左右就可以投放鮮葉,鮮葉投放量一般在5kg左右,鮮葉投入后開始翻炒,翻炒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葉溫,這個溫度上限大概是85度,葉溫一直在85度以上你的酶就嗝屁了,你的茶也就跟普洱茶拜拜了,它就要換個名字叫綠茶了;溫度的控制需要一定時間的實踐積累才能做到,加大或者減小灶火和翻炒的控制都和溫度的控制息息相關。
3.翻炒的方法:一般分為悶和拋兩種形式,悶的基本功能是讓鮮葉的葉溫上升,拋的基本功能是讓葉溫下降初期一般以悶為主拋為輔,因為初期的目的是:讓葉溫迅速上升阻止前發酵和鈍化活性酶,去青味并把鮮葉均勻地殺透,至于中后期提香等工藝本文就暫不做討論了。
4.時間和如何判斷完成:時間是沒有統一標準的,每個茶區對于時間的控制完全不同,因為殺青的時間取決于萎凋的程度、鮮葉的老嫩程度等等原因,比如易武地區殺青普遍不到半個小時而勐海地區普遍超過半個小時;判斷殺青是否完成我們知道的標準是:鮮葉顏色變深,鮮葉開始粘手,茶梗大部分無法折斷。
殺青這個環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任何不到位或太過的地方都將是毀滅性的后果,所以這個環節是第一個要講的工藝環節,而今天這篇只能算是提綱性的一片文章,因為其中需要注意的細節實在太多,只能留到以后再慢慢聊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