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互聯網+”的風口, 順勢而為
發布時間:2025-02-18 點擊:21
在“互聯網+”風口吹向茶行業的今天,如果在風口上順勢而為,定會形成助推。然而,順勢而為的“勢”在哪里?如何與茶行業結合?風在哪里?風向要往哪里去?
乘傳統轉型之勢
讓差異化脫穎而出
結合茶行業目前出現的互聯網銷售案例,“互聯網+”與茶商的融合主要有三種方式:第一,構建茶品牌的網上商店,不論是推廣還是銷售行為,都是企業展示形象的一個新窗口,目的在于凸顯品牌的存在感。如今在具有品質保證的天貓開設旗艦店,也是增加網絡客群信任感的方式。第二,增加茶企的銷售渠道,對產品做庫存處理。對于換新包裝或是有庫存積壓的產品,可通過線上低價銷售的方式清理庫存。第三,作為企業的戰略性渠道,或創造全新品牌,或增加只限于網絡銷售的專屬產品線,滿足細分客群的需求。
如何讓茶品牌在互聯網上脫穎而出?概念特色是第一位。在線上做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對于茶企來說,不僅是資金投入大、風險大的問題,關于品牌風格、產品名稱、口味特色、包裝風格、賣點等各項元素,也需要針對核心客群進行全面規劃。例如武夷山的小樓蓮花,主打“女性大紅袍”概念產品,針對的就是女性中喜歡喝巖茶的客群。相應的,不僅產品名稱偏向女性化,包裝素雅清新,中低火功,香氣高揚、不苦澀。在微信推廣上,也根據客群喜好發送一些與茶有關的美圖、美文。每個環節,都需圍繞產品概念做文章,一整套系統才能得以貫穿始終。
乘體驗經濟之勢
讓互聯網助推傳統
茶葉市場一直都沒有明確的價格標準,互聯網的茶售價,大多處于中低價位,低于200元一斤的茶葉比比皆是,而茶葉品質卻無絕對保證。已經得到消費者認可的大品牌,雖然線上售價高于雜牌,但基于品牌知名度和線下門店的體驗,也能被信賴與接受。從某方面來說,已有線下體驗店的茶業品牌,因有明碼標價的對比,使其在互聯網上的定價起點有一定的保障,也正說明了傳統門店不可替代的地位。
筆者認為,應當重視研究茶葉的體驗式消費。首先,基于功能性的物質消費得到滿足,除了產品本身,“消費過程中的體驗”也是一種附加值,體驗帶來的回憶、分享的滿足感,甚至比產品本身帶來的滿足感更高。其次,互聯網讓人們可以把自己的體驗感受,通過各種數字化的方式即時分享,同類愛好者就可以實時交流,把本來小眾的消費聚合成規模的消費。所以,基于線下體驗的必然性,互聯網茶葉銷售渠道不會顛覆傳統,而是助力器,茶業電商也離不開線下門店,更不可能成為主流茶葉銷售渠道。
體驗式消費,最終還需回歸實體。茶葉是半成品,消費體驗的后端需要消費者完成。在門店購買時,店員可以做詳細的沖泡演示和引導,教授品茶方式。在線上購買時,內容豐富的商品介紹詳情頁面,可以彌補一部分體驗,但與親身實地的體驗仍有本質差距。
乘社交網絡之勢
線上線下聯動營銷
茶企如何將線上與線下進行聯動,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關鍵。除了線上購買線下提貨,線下體驗線上購買等,本地客戶還可以通過體驗店,參與各類延伸活動,每個體驗店都能成為一個社交平臺,不僅喝茶,也可以結交朋友。茶企也可以做跨界活動,串聯不同社群的意見領袖或忠實粉絲,擴大客群面,增加客群黏著性。
除此之外,如今茶業的推廣更加多元化,通過微信平臺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一對一智能服務,也是當今茶業互聯網營銷有待實踐的方向。微信是目前最好的社交工具和營銷推廣工具。傳統的通信溝通,不知道對方在何處?在做什么?而微信可以實時互動。企業可以通過微信,與客戶進行一對一的實時深度交流,如提醒泡茶注意事項,糾正錯誤的泡茶方式,反饋客戶的品茶感受等。任何人都有希望被重視、被尊重的心理,利用微信進行售后的關懷和延伸服務,是茶企可以進一步完善的營銷方式。
(作者系茶行業實效營銷模式定制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