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茶始于道品茶基于和:《普洱茶道》自序
發布時間:2025-02-09 點擊:29
焦家良著《普洱茶道》本月10日在昆明新知圖書城發售
云南是植物王國,亦是一個多元文化組合而成的精神高原。有生以來,承蒙它的恩賜與庇護,我找到了一條下山并走向世界的路。這路未必處處灑滿了陽光,但因為有它在背后,我沒有膽怯過。
之所以要投身茶業,矢志去做大做強普洱茶產業,乃基于我與普洱茶文化的生命之緣。
從小浸潤于普洱茶香,后來走遍了云南各個古老的茶樹群落,于心,我充滿了感恩;于身,我知道自己或許已有幸成了某棵茶樹的一根枝條。當然,我之于茶,不僅僅是成為一個品飲者或茗戰英雄,在我的眼中,天空之下的茶樹,它的下面,是大地,大地上還有與它一樣古老的人民,那是我的父老鄉親。他們與茶樹生活在一起,有理由活得色、香、味都更迷人一些。明海禪師茶語:“遇水舍己,而成茶飲,是為布施;葉蘊茶香,猶如戒香,是為持戒;忍蒸炒酵,受擠壓揉,是為忍辱;除懶去惰,醒神益思,是為精進;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為禪定;行方便法,濟人無數,是為智慧。”我不敢奢求“智慧”,卻愿行方便法,濟人亦濟己。
這書之所以叫《普洱茶道》,是想弘揚一種關于普洱茶的主義與主張。“道者,路也”,中國后傳統的儒道思想一直圍繞著這“道”字做文章。“道”,不是規律,而是人所主張的東西,是人在從事某種行為時所采取的方式。普洱茶道一度藏之于云南,藏之于歲月,藏之于天邊的人民,然而因為它的香,高銳而持久、內斂而浩蕩、古老而新鮮……終于迎來了這彰顯的一天。我想,每個普洱茶人都會把求道、為道、謀道、行道作為自己畢生追求的目標。
這書側重于眼心的見與思。始于自然,歸于自然,唯客觀與真實為宗旨。個人視覺,不足之處難免,敬請方家指正!節選(p65頁)
退而求其次,我說的茶道,非繁冗悠遠的日本之道,而且一如普洱茶所潛帶的生命機關與開啟的常識之道,是所謂的人生哲學、靈魂讀本。因為在這個人人都談普洱茶、唯恐不談普洱茶就會被人譏笑的時代,不敢奢求茶成了道,是怕茶葉亦變成了一張張人民幣。
古道者,險路而外,人當有些高古、遠年的士大夫情懷;人道者,除了名利之外,人當有些做人的分寸;茶道者,除了品茶之外,人當懂得向茶學習,知道敬畏。
焦家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