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品茶論語
發布時間:2025-02-09 點擊:32
中國茶道:品茶論語
《品茶論語》是我國著名茶文化研究者丁文先生多年茶文化研究成果的濃縮提煉,以一個習茶多年之人的眼光去讀茶、品味茶,并做出心得,在此特擷取一些片段,以饗讀者。
——編者
友誼是茶道永恒的主題。
茶學上有“品茶”、“飲茶”一說,飲者喝也,渴而求飲;品者評也,品評藝能之高下,還要品出其內在的精神:某種文化象征,某種修養,某種哲理,某種情趣,某種風度……這便是“茶道”??梢哉f,茶道是“品”出來的。
茶道過程就是程序。程序的安排是為了突出茶道主題,太多花架子也不宜于以茶行道。
中國茶道重視品飲環境這是“天人合一”哲學觀的體現。
日本有茶道,中國無茶道,此說謬矣。中國茶道早在唐宋時代就已在日本扎下根來,日本人民的聰慧之處在于富有創意地學習中國茶道,并融入日本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中國茶道在世界茶史上有不可動搖的地位,是中國也是人類文明璀璨的明珠。認為茶道僅是一種“飲茶儀式”太偏狹。茶道的構成主要有五個方面:茶藝、茶人、主題、程序、環境。
茶藝不精,茶道焉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唐以后便有“茶人資格說”,我很贊同,因為喝茶不等于茶道,喝茶的人亦不等于茶人。
何謂“茶韻”?韻是韻律,音樂節奏,一種可以感覺得到的和諧。茶品到這份上已進入詩的境界,是茶道所追求的最高目標。
茶藝精湛必須具備“四要”條件:精茶、真水、活火、妙器,四者缺一不可。茶品以形、色、香、味分高下,水品以清、活、輕、甘、冽別優劣,火以活火為上,器以宜興紫陶為佳。
茶道進入家庭貴在隨意隨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貴,以潔為上;器不必妙,宜茶為佳。茶不孤傲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佐茶法融古通今,各法并存,或茶與食混合,煮(或炒)而食之;或茶與食混合,煮(或摻入)而飲之;或清飲配茶點,佐而飲之。
文化背景不同便形成中國四大茶道流派。貴族茶道生發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貴;雅士茶道生發于“茶之韻”,旨在藝術欣賞;禪宗茶道生發于“茶之德”,旨在參禪悟道;世俗茶道生發于“茶之味”,旨在享樂人生。
我們稱某國某朝代某族某階層有“茶道”,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具東方文化的特質;有悠久的飲茶歷史和豐厚的茶文化積淀;形成固定的有特色的飲茶集團和茶文化圈;有成熟的茶藝;品茗之中有較明確的精神追求,即茶中有道。
樂感文化與茶事的結合從而構成茶道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是茶道中最生動活潑、最有情趣的組成部分,它使茶道成為一門雅俗共賞的室內藝能。 (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