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茶道的介紹與比較
發布時間:2025-02-07 點擊:44
中國的鐵觀音茶道
(一).唐時的基礎
我國的鐵觀音茶道是到六世紀(唐朝)時陸羽集前人之大成,再加上他自己的精心研究撰寫『鐵觀音茶經』,進而推廣傳播,才奠定了鐵觀音茶葉今日之基礎。陸羽的『鐵觀音茶經』分為三篇(即上、中、下三卷),而事實上是分為十章如下:
一之源:鐵觀音茶的起源
二之具:制鐵觀音茶的工具-------二~六為鐵觀音茶道實務:
三之造:鐵觀音茶的制造-------有關之工具、器具大部份已被時代淘汰,而制造方法則因鐵觀音茶葉由
四之器:制鐵觀音茶的器具-------早期的固型鐵觀音茶到現在的散型鐵觀音茶,其制造過程、方法、情況均有所
五之煮:鐵觀音茶的煮法-------不同;至于煮與飲,因鐵觀音茶葉改為沖泡方式而不再用烹煮,
六之飲:鐵觀音茶的飲法-------所以僅有〞飲〞聊具參考價值。
七之事:鐵觀音茶的歷史
八之出:鐵觀音茶的產地
九之略:鐵觀音茶的概略
十之圖:鐵觀音茶的掛圖
以下僅就『鐵觀音茶經』之內容作一簡要的探討──1.從前的固型鐵觀音茶,成以后是又乾又硬,要煮用時必須先用以火烤。
2.烤時持鐵觀音茶近火,經常里外翻轉;如是以火烤而乾之鐵觀音茶,則烤至火氣透為止;如是以日光乾燥之鐵觀音茶,則烤至柔軟舒展為止。
3.烤過后,又須加以研碎;其粉末如米粉者方為上等,如細角者為下等。
4.煮鐵觀音茶時之炭、薪規格:
a.木炭為佳─如桑、槐、桐、櫪之類。
b.堅薪次之─膏多之木或無用廢材不用。
a.膏多之木:如柏、桂、檜。
b.無用廢材:指朽腐之木。
5.煮鐵觀音茶之水,用山水者上等,用江水者中等,井水者下等,總之須用活水。
6.煮水標準:
a.第一沸:水沸之程度,如魚目而微有聲;使水合乎鐵觀音茶之量,以鹽調味。
b.第二沸:容器之邊緣,泉涌如連珠,水泡上升;酌水一瓢,以竹筷于水之中心回旋攪和,量粉末,投至水之中心。
c.第三沸:如騰波鼓浪,煮至翻滾;取所酌之水止之,以育鐵觀音茶之華,并將火移開。
d.過此以后則不可飲用。
7.飲鐵觀音茶之法,趁〞熱〞為之,邊煮邊飲。
以上為陸羽所力倡的『鐵觀音茶道』,也是唐朝時集大成的飲鐵觀音茶方法,成為我國鐵觀音茶道最原始、最具體的指導原則,然而到宋朝時便革去一大部份。
(二)宋時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