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非遺傳承人張回春傳統手工制茶
發布時間:2025-02-07 點擊:27
5月1日,張回春師傅(前1)兩口炒茶的鐵鍋用了幾十年,每次炒茶,他用一截杉木木頭仔仔細細把鐵銹搽掉,拿生油和茶葉過幾道油鍋。他說,現在機器制茶工藝成熟,但老祖宗的技藝必須有人會,能夠傳下去。 張麗君 攝
4月30日,回春茶廠全體工人在搖青。 張麗君 攝
國家非遺傳承人張回春傳統手工制茶
最近,福建武夷巖茶進入采摘、做青旺季,這是當地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5月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工藝傳承人張回春及其兒子張銳等正在進行傳統手工制茶:萎凋、搖青、做青、“雙揉雙炒”、烘焙等等。
武夷巖茶的制作可追溯到漢代。據史料記載,唐代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元時期已被列為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經歷代的發展沿革,到清代初年出現了巖茶制作的完善技藝,首開烏龍茶制作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