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調散的功效與作用
發布時間:2025-01-10 點擊:37
川芎茶調散的功效。川芎茶調散,中成藥名。那么川芎茶調散的功效有哪些?川芎茶調散的功效,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名
川芎茶調散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
川芎、荊芥去梗各四兩(各120g),白芷、羌活、甘草各二兩(各60g),細辛一兩(30g),防風去蘆一兩半(45g),薄荷不見火八兩(240g)。
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食后清茶調下。現代用法: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方歌
川芎茶調用荊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風攻上,偏正頭痛悉能康。
方解
本方所治乃為風邪外襲,阻遏清陽所致。風邪外襲,上犯頭目,故頭痛目眩,由于風性數變,故其痛或偏或正,或巔頂作痛,或牽引眉棱骨痛,若頭痛作止無時,稱為頭風。風邪束表,衛陽不宣,邪正抗爭,則惡寒發熱,肺氣不利,則鼻塞,舌苔薄白,脈浮為風邪外襲之征。治宜散風邪,止頭痛。因巔頂之上,惟風藥可到也,方中用川芎祛風止痛,為治各經頭痛的要藥,尤善治少陽、厥陰經頭痛(兩側或巔頂痛),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為君藥。薄荷、荊芥辛散輕揚,疏風止痛,清利頭目,且薄荷用量獨重,以其辛涼之性,制其諸風藥之溫燥,為臣藥。羌活、白芷、細辛、防風疏風散邪治頭痛。其中羌活鎮痛力強,善治太陽經頭痛(后頭痛牽連項部),白芷善通竅止痛,治陽明經頭痛(前額及眉棱骨痛),細辛散寒止痛,長于治少陰經頭痛(頭痛連齒),并宣通鼻竅,防風疏風解表,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緩和風藥之燥性,服時用清茶調服,取其苦涼輕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過,共為使藥。諸藥合用,疏風藥眾,止痛效宏,又引經用藥,諸經頭痛均治。
功效
疏風止痛。
主治
外感風邪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惡寒發熱,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脈浮。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風邪頭痛的常用方,以頭痛,鼻塞,脈浮為辨證要點。
2、現代應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頭痛、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頭痛,屬風邪為患者。
加減化裁
風為百病之長,外感風邪,多有兼夾。若屬外感風寒頭痛,宜減薄荷用量,酌加蘇葉、生姜以加強祛風散寒之功;外感風熱頭痛,加菊花、僵蠶、蔓荊子以疏散風熱;外感風濕頭痛,加蒼術、藁本以散風祛濕;頭風頭痛,宜重用川芎,并酌加桃仁、紅花、全蝎、地龍等以活血祛瘀、搜風通絡。
使用注意
本方辛散藥物較多,故凡久病氣虛、血虛,或肝腎不足,陽氣亢盛之頭痛,則非本方所宜。
以上就是川芎茶調散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方劑,請繼續關注中醫養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