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泡慧苑坑百年老叢的至清茶味
發布時間:2025-01-03 點擊:33
那天,只是趕上了老友們茶聚的尾聲。
晚到的人,自是手腳勤快些,這勤快當然是杯中茶的一口不落。
即便如此,也只能從那茶的第六道開始。
茶湯一入口,心里的悔意就更深更重了許多。果然,臨時起意的茶聚絕不容錯過,更何況是只因這一款茶而起的茶聚。
一直固執的認為,了解一泡茶最好的辦法之一是親手沖泡。當天,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從第七道開始由我主泡。籍由此,我得以細致地感受到了這茶尾味的變化。—直泡到第十道,每一道都悶泡,都不見任何苦澀,湯水甘醇清冽,第六道一入口就有的粽葉味一直清晰,融在杯蓋香和茶湯里。
有的茶,即便是喝到最后的那幾水,依然能識別它的不同。辨識度高,是一泡茶能被稱之為好茶的重要標準之一。
很久了,能被惦記的茶并不多,這泡慧苑坑的老叢水仙是其中之一。
對于茶,從不讓惦念成為遺撼。—周后,我特意登門訪友,為將這茶喝個透。
“曉娟,要喝茶……”“來。”
十五分鐘后,我出現在曉娟的茶室。不等我開口,曉娟已將茶備好。“知道你惦著這茶,今兒你一個人獨享。”所謂老友,概如此。一字不語,早已洞悉。
一款茶只兩個人喝,過癮。
這一次,從干茶開始認認真真地品賞。
這并不是一款焙火高的老叢,中足的火功。條索較緊結,較烏潤,轉色也較勻均。細嗅之下,不見火感,老叢特有的類似青苔的味道很明顯。文火慢焙給了這茶不急不躁的味,每一道都不容錯過。
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是這慧苑老叢最重要的特點,清幽的香,清醇的昧。
先是茶香。雖然武夷巖茶并不重香,但這老叢水仙的香卻讓人不容忽視。第—至五道花香馥郁芬芳、幽長,六道后帶著粽葉的香,清且幽,杯蓋香和掛杯香統一。
茶湯入口,第一感覺是稠厚,而后鋪滿整個口腔,稍帶的苦感很陜化開,然后是兩頰的迅速生津,第一道口感就有飽滿之感,第二道開始茶湯帶來的飽滿感受從口腔就能到達喉嚨,口腔里舌底鳴泉,喉嚨里是甘潤,兩處都縈繞著花香。
青苔味和木質感,這兩種被當作老叢標志的滋味特征,在第一至五道的茶湯里表現的相當明確。
“在一杯茶里喝到了它的山場氣息”,幾乎不用這樣的字句去描述茶的口感。雖然很有畫面感,但總覺得空泛。
可這次,在一道道茶里,分明地嗅到了在植被豐茂的山凹里,高大粗壯的水仙茶樹散發的氣息,那里有濕潤的空氣、厚厚的苔蘚和植物腐殖質,植物間相互依存、共生共長。
茶湯表現穩定,耐泡度高,六道后改為煮飲,與之前六道后的沖泡做對比。煮飲給了我意外之喜,來自香和滋味的雙重驚喜。
深藏于蓋碗底部的清甜粽葉香,第一次如此被清晰地遇到,在拿起蓋碗不經意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