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天價“茶座”引爭議
發布時間:2024-11-27 點擊:87
瀏覽大圖
近日,南京市民羅先生向媒體投訴,說自己在乘坐高鐵時,在餐車上遭遇“強迫消費”——假如坐在餐車里,就必需要買一杯價值88元的茶水。乘務員多次推銷,最后羅先生煩不勝煩便買了一杯。“假如不想買茶,可以不坐在茶座,坐在吃飯的座位。”列車員表示,這節車廂共有10個餐桌,其中4個被改成了“茶座”,只要喝茶的乘客才能在這里坐。記者看到,這杯價值88元的茶,就用一次性紙杯盛著,上面漂著一小撮茶葉。(8月31日《揚子晚報》)
關于此事,所謂“強迫消費”一說,似乎并不準確。由于眾所周知,高鐵餐車乃是運營場所,“要求乘客先消費,再運用相關設備”,符合最少的錢貨買賣邏輯。可是問題在于,高鐵作為公共出行工具之一,能否有資歷進行深度的商業開發?特殊是,在不少乘客基本需求尚且無法滿足的語境下,其還拿出稀缺的空間與座位資源滿足“高收費”的效勞項目,這無疑令人難以接受。
餐車能否可以改形成茶座?茶座又能否可以收取高價?為此求解,首先要厘清一個根本的前提。那就是,“車廂商業”不同于普通商業形態。其并不能簡單地以“利益最大化”為終極追求,而只能在滿足乘客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利用“富余資源”謀求合理的收益。以此對比,我們大致可以判定,某些高鐵列車上過度的、極端化的商業開發,顯然是有待商榷的。
可以預見,缺乏顧客認同、持續引發摩擦的生意模式,注定不會成功。高鐵上的車廂商業,亟待擺脫“質差價高”“強迫消費”的野蠻形態,從而尋覓新的生活方法。假使足夠用心和聰明,火車便當、列車咖啡等等,原本都可以被塑形成柔軟的情懷寄予;可現實中運營者急功近利、簡單粗暴的做派,卻將之變成引燃矛盾的焦點。這一切,怎不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