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功夫茶之情 超凡而入俗
發布時間:2024-11-08 點擊:46
茶白毫銀針 淺談功夫茶之情 超凡而入俗
飲茶品茶,是中國人創造的一種獨特文化。
功夫茶,則是中國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說它奇,是因其茶藝及飲法獨具一格,高潔優雅,而如此高潔優雅的活動竟又在地球的好幾個地方里流行,先自福建山區及廣東的潮汕平原,繼而在東南亞地區,一直泛及臺灣﹑日本乃至歐美各地。
以此觀之,可謂超凡而入俗.
功夫茶之超凡,在于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而器具更為精致,操作更為考究,品飲更為高明。
即以功夫茶最具代表性的潮汕功夫茶來說,其茶藝流程要比紅茶、綠茶、花茶等其他茶類復雜得多,相比較而言,功夫茶有更多的講究。
龍井與碧螺春是知名度較高的綠茶,號稱色﹑香﹑味﹑形四絕。
而功夫茶,除了品賞這色﹑香﹑味﹑形之外,還要品韻,如武夷茶的巖韻,安溪茶的觀音韻,鳳凰茶的山韻,凍頂茶的風韻.韻要清﹑雅﹑厚﹑遠。
缺乏訓練或飲茶經驗較少的人根本就分辨不出韻與味的區別,更不用說何為清﹑雅﹑厚﹑遠了。
然而,功夫茶超凡而不脫俗,它在那么多的地區流行和普及,說明它的根子,又深植于普通民眾的生活之中。
清末民初的翁輝東在《潮洲茶經﹑工夫茶》一篇中真實地描述了功夫茶在潮汕地區廣泛流行的情景:無論嘉會盛宴,閑處寂居,商店工場,下至街邊路側,豆棚瓜下,每于百忙之中,抑可閑情逸致,無不借此泥瀘砂銚,擎杯提壺,長斟短酌,以度此快活的人生.潮汕人舊時稱茶葉為茶米,已視同食糧一般,無論貧富人家,家家要儲備烏米和白米,烏米即指茶葉。
可見喝茶已列為生活之所需。
潮汕人嗜飲功夫茶的情形,曾多次在電影畫面上出現,最早的是出現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王丹鳳主演的《海外尋夫》這部電影。
一個飄洋出海在碼頭當搬運工的后生仔靠一手沖功夫茶的本領博得老板的青睞而交好運。
反映沖茶好手的受人器重。
到過潮汕地區的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即潮汕人好客.但客人一進屋,主人首先搬出來的不是食物而是功夫茶具。
在潮汕人看來,用功夫茶招待客人,是最一般也是最高尚的禮節。
盡管你可能無法適應那茶的濃澀,但一看主人那殷勤的誠意心里倒先感覺到那份香甜了。
功夫茶的超凡而入俗,全在于功夫茶茶藝所營造的那一種友好而有韻味的氛圍。
這種氛圍富含客情﹑友情﹑親情。
功夫茶的隆情,給一切品飲過功夫茶的人們以極深的印象。
日本人就感嘆過中國的茶藝是博得普遍尊重的唯一一個亞洲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