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群:用行動詮釋大美
發布時間:2024-10-27 點擊:78
羅艷群:用行動詮釋大美
羅艷群,1966年出生。現任益陽市政協委員、安化縣政協文教衛體委主任。
如今,羅艷群作詞、作曲和編導的《安化千兩茶踩茶號子》成為宣傳千兩茶的經典節目,她也成為安化的形象大使和安化黑茶的靈魂歌者。
◆文/見習記者 李飛 圖/本報記者 尋曉燕
“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無知者;辦一事須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安化名人、清代清官陶澍的這句楹聯,也是她的履職信條。
她還有一條原創的人生格言:“快樂,是女人最好的化妝品。”
這兩句話,羅艷群都用自己的行動加以詮釋。
采訪羅艷群,房間里所有人都被她爽朗的笑聲所感染,為她情難自抑的落淚所感動。“感覺渾身都充滿了正能量。”陪同采訪的益陽市政協工作人員李志農說。
大愛當家
24年前,羅艷群年僅23歲的小叔子患肝癌去世。臨終前,小叔子將3個月大的兒子托付給兄嫂。為了讓小叔子走得安心,羅艷群夫妻鄭重承諾:“你的崽就是我的崽,我兒子吃什么,你兒子就吃什么,不管以后的日子有多艱難,我們一定將他撫養成人。”
2001年,羅艷群33歲的大弟弟因病去世,弟媳另嫁他鄉,把7歲的女兒留在了爺爺、奶奶身邊。為安撫年邁的父母,也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羅艷群把侄女當親閨女一樣養育。
這樣,羅艷群一家就有5口人。僅靠兩個人微薄的工資,供養3個孩子,一家人生活清苦。但羅艷群還是笑著說,“有一種幸福,叫上有老下有小”。
羅艷群是典型的山里妹子。丈夫同樣出生于貧寒之家,有兄弟姐妹9個,只有他靠借錢讀書跳出了“農門”。結婚26年,她與丈夫恪守著“父母在哪家在哪”的原則,沒有在縣城過一個除夕夜,每年都是走幾十里山路回家陪老人過年。年夜飯向來由羅艷群主廚,在煙熏火燎的灶屋里,學著田螺姑娘,用愛用心把飯菜做得色香味俱全。
1995年以前,老家沒有通電,更沒有電視。除夕夜,一家人聚在煤油燈下,圍在火坑旁,舉行自己的除夕聯歡晚會。羅艷群便是“金牌主持”,營造出活潑歡快的氛圍,讓老人們舉杯、孩子們歡笑,把亮著煤油燈和蔸根火的灶屋變成了一個快樂大本營。
在羅艷群的人生字典里,沒有“痛苦”與“辛苦”兩個詞。她的朋友們經常問她,負擔這么重,過得這么辛苦,怎么還能歌聲不斷,笑口常開?
羅艷群總是用她那富有感染力的聲音,伴著爽朗的笑聲回答:“只要心不苦,就不辛苦,能和家人一道有尊嚴而又安寧地生活,即便是錢少,但快樂不打折,幸福可以像花兒一樣綻放。”
責任在肩
1984年,羅艷群僅3分之差高考落榜。因沒錢復讀,通過考試成為一名鄉村民辦教師。23年的教學生涯,養成了她高度的責任感以及嚴謹治學、甘于奉獻的良好品質。
2007年4月,41歲的羅艷群以突出的文藝特長,從教育戰線調到文化戰線,擔任了安化縣文化旅游局副局長。
黑茶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朵絢麗奇葩,更是黑茶產業的有力支撐。多年來,羅艷群的雙休日大多用在為宣傳推介安化黑茶奔忙上:在茶馬古道做義務導游,和文藝工作者們一道深入鄉村,將本土的茶謠茶歌茶詩茶聯精心整理,進行再創作……
2010年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她帶著自己作詞、作曲和編導的《安化千兩茶踩茶號子》,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化千兩茶踩制技藝的表演節目,在北京農展館展演。如今,《踩茶號子》成為宣傳千兩茶的經典節目,羅艷群也成為安化的形象大使和安化黑茶的靈魂歌者。
2011年初,羅艷群的老家終于等到村級公路建設指標,但須籌集配套資金。村民在短時間內很難湊齊這筆錢,眼看項目就要泡湯。得知情況后,羅艷群把節衣縮食為供兒子讀書積攢的10萬元取出來借給了村里,作為啟動資金。村支書怕還不上誤了孩子的學業,羅燕群堅定地說:“要想富,先修路。我堅信,明年我兒考上研究生之時就是村里通車之日。”公路如期通車,返鄉過年的村民也自發湊齊款項還給了羅艷群。
2012年3月,羅艷群的兒子帶著這筆10萬元去了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
奉獻社會的同時,羅艷群覺得,這是對兒子的言傳身教:“我相信,他身處異國遠鄉,一定會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發奮讀書,不忘家鄉,報效祖國’的重任。”
再放異彩
2012年11月,羅艷群從縣文化旅游局調到縣政協,擔任文教衛體委主任。“到政協工作一直是我的向往,多年的夢想終于實現。我很幸運,很幸福,很感恩。”
上任之初,羅艷群表達了履職認識:在工作中,把“權”字認清,把“我”字看小,把“干”字放大,把“學”字記牢。保持良好的心態,立足本職,發揮自身特長,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連續幾屆政協全會上,羅艷群擔任大會宣讀播音任務,大會選舉投票期間,在等結果的時候,也會組織一些小節目活躍氣氛。在去年年底的全省政協系統“忠實履職,奉獻湖南”演講比賽中,她的精彩演講獲得一等獎。
兩年來,羅艷群用自己的方式燃起了履職之“火”。
文教衛體委第一次委員會議是第一把“火”。會議安排在云臺山召開,委員們實實在在到一線訪民情看變化,也拉開了當年安化縣旅游產業發展調研的序幕。
第二把“火”的光和熱,用在了專題調研中。為使每一次調研取得實效,她與大家精選考察內容,以求課題適時適需;精配考察人員,以求高效精干;精定考察計劃,以求考察活動“身入”、“心入”;精理委員建議,以求調研報告實用管用。
學習是人民政協的基礎性和經常性工作。羅艷群要求自己以及專委會的政協委員要愛學勤學善學,“政協委員議政要議在點子上,要有高屋建瓴的見解,就必須不斷地豐富自身知識”。
羅艷群認為,具有人格魅力的政協人最美,“不僅要各美其美,還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這是政協人應該具備的素養和職責。”
羅艷群說:“政協是個廣闊的舞臺,在這里,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歷練,我熱愛這個平臺,珍惜這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