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湯為什么會渾濁?
發布時間:2024-10-27 點擊:52
很多茶友喜歡喝普洱茶,知道到有沒有出現過這么一種現象,自己的普洱茶湯泡出來不是清澈透亮而是渾濁的?普洱茶湯混濁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鑒別一款普洱茶的時候,不能僅以湯色是否混濁來判斷一款茶品的好壞,有時湯色混濁的茶不一定是爛茶,而要從茶干、茶湯、體感、茶底等多種方面綜合分析。
1、茶撬的太碎
撬茶時撬碎得太碎,或者所投茶的碎茶末較多,沖泡過程中,沖水太快導致。
2、茶葉上的絨毛多
茶葉上的絨毛較多、也就是通常說的顯毫,特別以春茶芽頭居多。
3、制茶過程附著雜質
茶餅制作過程中附著的雜質,比如俗稱鍋螞蟻的糊鍋低,通常是炒茶時茶末糊了,沒有清理干凈,在揉茶過程中被揉進茶條里,這種情況悲劇了,泡的時候就會漂浮在水面,更細的混在茶湯。
以上情況,可能是你該換濾網了,改進撬茶手法,不要太多碎茶末,茶湯沖水時不要過快,且不要直接沖擊茶葉而是讓水沿蓋碗壁而下,基本可以解決以上情況。
4、氧化
由于茶湯中的茶多酚與空氣接觸會很快氧化,以致茶湯容易變色,因而要及時欣賞湯色及品味,主要從色度、亮度、清濁度等方面,辨別茶湯顏色深淺、正常與否、茶湯暗明、清澈或渾濁程度。
俗稱冷后渾、乳凝,普洱茶湯濃,冷卻后出現淺褐色或橙色乳狀的渾湯現象,拿起杯晃動時,有一些象絲絡狀的物質在飄浮著,有一種說法是:品質越好的普洱茶出現這種現象的可能性極大,再加熱后茶湯又會轉變清透。
5、處于長期發酵中
比較濕潤的地方,很可能處于發酵期中。其實在個別情況下,青茶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也會有集中發酵的時候。這時候茶沖起來,就會比較渾濁。就好象熟茶在渥堆發酵的過程中突然被拿出來沖泡,也會有渾濁的情況。感覺你這茶似乎正處于這樣的一個時期。因為菌類大量的繁殖,茶正處于轉化過程,所以會渾濁。這茶如果再放一放,滋味應該有更大的變化。
6、冷后渾現象
冷后渾、乳凝,普洱茶湯濃,冷卻后出現淺褐色或橙色乳狀的渾湯現象,拿起杯晃動時,有一些象絲絡狀的物質在飄浮著,還有一種說法:品質越好的普洱茶出現這種現象的可能性極大,再加熱后茶湯又會轉變清透。
如何判斷一款普洱茶好不好?
凈:味正不雜,至純至凈
茶為飲品,凈度是首要指標,是其他指標的基礎。但凈度對于市場上大多數普洱茶而言,卻是一個不易達到的高標準。
香:山野幽香,清蘊悠遠
普洱茶的香氣以凈度為基礎,凈度純,香氣正,沒有雜味干擾。工藝嚴謹、制作精良的古樹茶,具有淡淡的山野幽香(不會像綠茶香氣那樣奔涌浩蕩、明顯外揚)。香氣純正是判斷普洱茶制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
普洱茶的干茶香、茶湯香、掛杯香,均為含蓄內斂,嗅之,不事張揚;飲之,絲絲縷縷,沉穩遍布口腔,留香持久。
潤:細膩潤滑,不粗不澀
優質的古樹茶入口細膩潤滑,不粗,不澀,不干喉!
厚:氣韻飽滿,物質豐富
普洱古樹生茶的厚度主要表現為氣韻感(易武茶區彎弓為主要代表)和物質感(布朗山區域老班章為主要代表)。
氣韻感是指茶氣飽滿,充盈整個口腔的感覺,很多老茶友都深有體會。苦澀不顯,不苦而甜,縈繞豐沛,體感明顯。
物質感是指從入口開始,舌面所感受到的強烈變化,起頭的苦澀味瞬間轉化為回甘生津,層次豐富,物質厚實。
甘:回甘生津,舌底鳴泉
回甘是普洱茶品飲中最重要的愉悅感之一,是一個由苦轉甘的過程。新的古樹純料生茶,入口絲絲清涼的苦味,瞬間轉化成滿腔甘甜,兩頰生津不斷,有舌底鳴泉之感。
苦味是普洱茶的重要滋味,回甘則是苦味退去,轉為甘甜的愉悅感,這是一個由苦到甘的整體過程。其苦的程度,苦轉甘的速度,甘的強度,綜合體現回甘的質量,是鑒別古樹茶優劣的重要指標。
低劣的茶品只有單純的苦,苦而不化、不退,持久滯留于口腔,無法產生回甘。
潤:細膩潤滑,不粗不澀
優質的純料古樹新茶,經久耐泡,滋味穩中有變,循序漸進(茶味不會陡然寡淡,全然水味),最后出現的味道一定是絲絲清甜,或如甘蔗,或似蜂蜜,讓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