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勻毛尖的名稱由來
發布時間:2024-10-23 點擊:56
在一本由省農業廳和商務局主辦、省茶葉文化研究會主編的內部刊物《茶韻》上查閱到對此事的詳細記載。該刊記錄了1956年謀劃制茶送給毛澤東的五位團山鄉干部的姓名和當時的工作單位。分別是鄉長羅雍和、主任譚文邦、團委書記譚修芬(女)、會計王順天、譚修凱。記者依此在當地進行尋訪,了解到羅雍和以及譚文邦已故,但譚修芬尚健在。記者在都勻黑溝茶農公司打聽到譚修芬現居住在平塘縣城,在公司負責人艾照坤的幫助下,記者見到了當年毛澤東為“都勻毛尖”命名時的見證人譚修芬,在該縣城糧食局宿舍,老人向記者講述了當年那感人的故事。
1956年,譚修芬還是一個20出頭的采茶少女,也是一把制茶的好手。擔任都勻縣團山鄉團委書記。譚修芬老人告訴記者,當年4月2日晚,團山鄉鄉長羅雍和與鄉干部譚修芬、譚修凱等人閱讀報紙,正好讀到《貴州農民報》上一篇題為《人民熱愛毛主席萬里邊境送虎皮》的文章。受此觸發,幾位干部想,人家可以送虎皮,咱也可以送一點家鄉的魚鉤茶給毛主席品嘗。最后,與會干部一致決定炒制3斤上好的魚鉤茶送給毛主席。說干就干,羅鄉長第二天便發動群眾上山采茶。時值清明節前后,正是出好茶的時節。上好的茶青經心靈手巧的譚修芬精心制做后,又請鄉里的工匠打了一個精致的木盒包裝茶葉,連同一封信一并給毛主席。
幾天以后,茶農社收到一封落款為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回信。大家激動不已。信件是打字機打印的,大致內容是:你們給毛主席的茶葉已經收到,經主席批準,寄給你們十五元作成本費。落款為中共中央辦公廳。信件下部付有幾句毛主席的親筆簽字:“茶葉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種茶,茶葉可命名為毛尖。毛澤東。”毛主席回信一事在十里八鄉傳開了,各地群眾紛紛涌進團山鄉學習觀摩。鄉里還組織了歌舞活動慶祝。
可惜的是,如今那封有毛澤東親筆簽名的信件已經遺失。2001年5月,都勻市政府還出資一百萬元尋找毛主席的親筆信件,但至今沒有下落,不過,毛主席為都勻毛尖命名一事在當地傳為佳話,都勻毛尖也名聲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