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嶺含鈷硫化鎳礦床成礦作用研究
發布時間:2024-10-21 點擊:44
對煎茶嶺硫化鎳礦床地質背景、巖體及礦石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煎茶嶺大型含鈷硫化鎳礦床的形成與鎂質超基性巖體密切相關且具有特殊性,其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深部巖漿;源自上地幔局部熔融的母巖漿,在通過上地幔巖石圈上升侵位過程中,就地發生硫化物熔離作用和硫化作用,形成早期的富鎳礦體和部分貧礦石;稍后的蛇紋石化作用是形成該礦床中后期富鎳礦體的主要原因;元古代巖漿作用、硫化作用和蛇紋石化作用是煎茶嶺鎳礦床主要的成礦作用方式;成礦機制是巖漿分結+硫化熔離+蛇紋乒化。認為該鎳礦床pge含量較低互貧銅,cu/ni值極低,成因上屬巖漿型礦床,但后期存在熱液成礦作用。完成機構:[1]西北大學教育部大陸動力學重點開放實驗室,陜西西安7l0069 [2]西北有色地質勘查局,陜西西安71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