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制作工藝及品鑒
發布時間:2024-09-06 點擊:75
制作傳統普洱茶是將云南大葉種鮮葉經殺青、手揉、曬干后的毛茶,放入蒸甑蒸揉壓制成不同形狀,然后自然風干,此時稱之為“生茶、生普”(嚴格意義上說生普屬于曬青綠茶類),其后在一定時間科學貯放中緩慢地完成后發酵過程變成“熟茶、熟普”(熟普就屬于黑茶類)。隨著普洱茶產業的發展,經過科研技術人員的努力,現已研制成功人工后發酵技術,把曬青毛茶分級歸堆后潮水渥堆,使其快速完成后發酵過程,然后篩分出陳化的普洱散茶或壓制成不同形狀的緊壓茶,一次性制成了“熟茶”。
普洱茶的鑒賞
初識佳茗,猶抱琵琶。
從來佳茗似佳人。鑒賞普洱,首先要從其外形開始。普洱茶從外形上分為散茶和緊壓茶,散茶分特級和一到十級及級外茶,緊壓茶有餅、磚、砣、柱、金瓜、人頭等形狀。好的普洱茶外形色澤褐紅(豬肝色),條索肥嫩、緊結,聞其味有淡淡的桂圓、玫瑰、樟、棗、藕等香味并伴有特殊的陳香。
相見恨晚,開湯觀色。
取3至5克普洱茶放入壺中,用沸水沖泡,把泡好的茶湯倒入水晶玻璃杯內觀賞湯色。普洱茶的湯色要求紅濃通透明亮。在一定的年限內,普洱茶的“紅”是鑒別普洱茶陳期的重要指標。普洱茶的紅又根據品質不同分為寶石紅、瑪瑙紅、琥珀紅等,其中以寶石紅最為難得,為茶中極品,其次是瑪瑙紅,再其次是琥珀紅。
漸入佳境,品香知味。
主要是品嘗普洱茶湯,聞其香氣,嘗其滋味,要求甘甜、滑潤、厚重、陳香。
甘甜就是茶湯入口要有明顯的回甜味,刺激舌面、兩頰、舌底不斷地生津;滑潤是茶湯要柔順滑潤、滋味醇正、清爽平和,刺激性不強,毫不阻滯地從口腔流向喉嚨和胃部,不要有叮、刺、掛、麻的感覺;厚重是指茶湯濃稠而不淡薄,入口味覺香濃而不寡淡;陳香是指普洱茶特有的醇香味,特別要區別于霉雜味,有霉雜味的茶是發酵失敗的茶,是不能喝的普洱茶。陳香味是普洱茶在后發酵過程中,以茶多酚為主的多種化學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些新的物質所產生的綜合香氣。
回味悠長,流連忘返。
開湯后看沖泡后的葉底(茶渣),主要看柔軟度、色澤、勻度。葉質柔軟、肥嫩、有彈性的品質好,葉底硬、無彈性的品質不好;色澤褐紅、均勻一致的好,色澤花雜不均,或發黑、碳化、或腐爛如泥,葉張不開展屬品質不好。
普洱茶的沖泡
普洱茶的沖泡包括選茶、備具、擇水、投茶、沖泡五個環節。
選茶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散茶或緊壓茶。
備具即準備泡茶用的茶具,包括飲具、煮具、貯具、潔具、輔具等。沖泡普洱茶,選用專用的薄胎瓷器皿為上乘,陶瓷器皿泡茶不走味,能較好保持普洱茶的香氣和滋味;飲具最好選用專用瓷杯,專用瓷杯比平常飲用工夫茶杯子大1至2倍,飲用普洱茶要配備專門的水晶玻璃觀賞杯,在嗅聞完干茶后,把二道、三道沖泡的普洱茶在公道杯中混合后,倒入觀賞杯中鑒賞湯色,讓嘉賓觀賞鑒別茶的等級和品質,觀賞杯里的茶不喝,一直擺放在茶床的左邊供人觀賞直到整個品茗過程結束。
擇水就是選擇泡茶的水。古人云:“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沖泡普洱茶原則上應選擇軟水,如純凈水、礦泉水等,也可用符合飲用水標準的自來水。泡茶時要掌握好水溫,水溫對茶湯的香氣、滋味都有很大的影響,普洱茶要求用100℃的沸水沖泡。
投茶量的多少可依個人口味而定,用茶刀順著茶餅(砣、磚)分層處輕輕撬取,可按飲茶人數多少決定取茶數量。若人少,可取普洱茶8至10克,人多可取普洱茶15至20克;茶與水的比例在1:50至1:30之間。
為使茶香更加純正,有必要進行溫茶,即第一次沖下的沸水立即倒出,溫茶可進行1至2次,速度要快,以免影響茶湯的滋味。正式沖泡時,1分鐘左右即可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葉底繼續沖泡,隨著沖泡次數增加,沖泡時間可慢慢延長。
能喝的古董——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普洱市所屬地區所產云南大葉種茶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后發酵(包括自然后發酵和人工后發酵)形成的符合普洱茶云南省地方標準的散茶和緊壓茶的總稱。研究表明,普洱茶具有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抑菌消炎、減輕煙毒、減輕重金屬毒、抗輻射、防齲齒、明目、助消化、抗毒、預防便秘、解酒等功效,被稱作能喝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