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茗蘊香借水而發
發布時間:2024-09-02 點擊:61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體。非真水莫顯其神,非精茶曷窺其體。明人張源在《茶錄》中所說,把茶與水的關系講行十分透乇明白。明人屠隆有一首《龍井茶》詩:采取龍井茶,還烹龍井水。一杯入口宿醒解,耳畔瘋來松風。有了龍井這樣的好茶,須用龍井泉這樣的好水來沖泡,茶經水品兩足佳,才是一杯好茶。
古今善品茶者,必講究水;凡論茶之作,幾乎都要談到水。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得更具體: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當年蘇東坡與蔡襄(君謨)斗茶的故事,正說明了這一點。那次,蔡君謨出的茶葉是精品,水選用惠山泉。蘇東坡的茶不如君謨的好,但他素稔若不得佳茶,即中品而得好水,亦能發香之理,選用竹瀝水烹煎,勝惠山泉一籌,終于斗敗君謨。這種茶與水的掌握運用之妙,非品茶高手難臻此境界。由于水之功居大,歷來茶家還頗多研究水的專蓍。如代張又新的明代田藝蘅的《煮泉小品》和徐獻忠的《水品》,清代有湯蠹仙的《泉譜》,等等。也稱得上蔚為大觀了。
烹茶以泉水為上。陸羽《茶經。五之煮》早有記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陸羽所說山水上,是很有道理的。天然水中,泉水一般比較潔凈,經常流動,經過山巖石礫的自然過濾,懸浮雜質少,水質比較穩定。現代科學也證明了這一點。
浙江省茶葉公司曾作過試驗,同樣的西湖龍井茶、越毛紅、溫炒青分別用虎跑泉、雨水、西湖水、自來水、井水最次。決定水質優劣主要因素是水的硬度,即指中于水里的鈣、鎂含量高低。水的硬度增高,茶湯浸出液的透過率就會降低,而且湯色泛黃,產生渾濁,還會使茶的滋味淡薄,香氣減低。對茶的滋味關系極大的多酚類,據測試,用蒸餾水能溶出6.3%,而硬度為30度的水,只能溶出4.5%,說明硬度高的水,對多酚類的溶出有抑制作用。茶葉中的其它成分如氨基酸、咖啡堿等;水的硬度增高,浸出性亦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