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及意義
發布時間:2024-08-25 點擊:60
作者簡介
范增平: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臺灣明新科技大學休閑事業管理系兼任教授
‘摘 要’ 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綜觀其地位有四:(一)繼承優良傳統的地位。(二)實現廣而告之的的地位。(三)詮釋茶葉價值的地位。(四)代表先進文化的地位。而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發揮了兩個作用:(一)發揮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相輔相承的作用。(二)發揮了‘以茶會友,廣交天下’茶人是一家,不分你我他的作用。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的三個代表意義:(一)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代表著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二)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三)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代表著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茶葉經濟活動有了茶文化的參與才能形成完整的茶業經濟貿易,才能發展大茶業。
‘關鍵詞’茶文化茶葉經濟大茶業茶藝文化
tea-cultures position and value in tea-economy-activity
taiwan chinese-tea-culture association
summary :
tea-culture have rather important position in tea-economy-activity, list 4 items of position as follow :
1. to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2. to carry out the great propaganda position.
3. to interpret the tea-value position.
4. to represent the advance on our culture.
list 2 items of the tea-culture effect in tea-economy-activity as follow ;
1. to develop the effect of accomplishing for each other just like the culture as stage and the economics as opera
2. to develop the effect of assimilation from each other just like making friend with tea and associating all people with tea
list 3 items of the tea-culture value in tea-economy-activity as follow :
1. it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of the advanced culture.
2. 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ed requirement of the advanced productivity.
3. it represents the basic benefits of the most people.
in order to let the tea-economy-activity accomplish the full tea-economy-trade , it need the tea-art to participate in and to develop the great tea business.
key words
tea-culture tea-economy great tea business tea-arts-culture
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及意義
茶文化(1)在茶葉經濟活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茶葉經濟活動中若沒有茶文化的參與,茶葉僅只是一種農產品,一種嗜好性的飲料而已,不會像今天這樣有高的經濟價值;有了茶文化的參與茶葉經濟活動,茶葉的經濟價值即成倍數以上的增加。
‘茶葉’,就物質方面來說,飲茶有保健的作用,能生津解渴,對身體的益處早已被世人所肯定。因此,茶葉才能和咖啡、可可成為世界上的三大飲料。然而,這世界三大飲料之中,唯獨茶葉深具有較豐富的文化底蘊。所以飲茶的意義不僅在它生津、解渴、有益健康的物質功能,更因為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散發出來的精神價值,在飲茶過程中所帶來的平和心境、愉悅心情、和充實的精神滋養。因此,喝茶不只是喝它的香、甘、韻味,還要喝它的文化內涵,享受它的精神文明。于是,在茶葉的活動中發展出‘茶技’、‘茶藝’、‘茶道’,而陶融成‘茶文化’。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也是相得益彰的結果。
今天,一個成功的茶葉經營者,不能只是擁有經營理論,認真做茶葉的買賣就可以,他還必須要有茶葉的知識、茶具的概念、茶藝文化的涵養,舉凡‘選茗藝茶’、‘鑒泉評水’、‘烹茶技術’、‘茶具搭配’‘環境營造’、‘茶藝體統’等等相關的知識,都需要俱備有專業的修養。因此,成功的‘茶葉’經營者,不是‘茶葉’的經營者,而應該是‘茶業’的經營者。
茶業的經營范圍,包含著兩大內容,一是茶葉經濟;二是茶藝文化。因此,完整的茶業必須是茶葉和茶藝文化同時經營才能成就事業。只有茶業才能帶動茶葉經濟的價值,也就是說把茶葉賦予文化的詮釋,才是茶業經營的茶葉的價值,茶葉高貴的經濟價值也只有在茶業的經營中才能彰顯出來。所以,茶葉經濟的發展是茶葉的生產銷售和茶藝文化的推廣,兩方一起進行的結果,這也才是茶業發展的方向。茶葉經濟活動如果沒有茶藝文化的參與將是跛腳的經濟,是原始的經濟,只是農產品買賣的經濟,很難能發展成現代的經濟。如果,茶葉經濟只是單純的茶葉買賣,在二千年前就形成了,它的經濟價值就是茶葉生產者將制造完成的茶葉交由商家販售,它的售價是生產成本加上合理利潤,一般是達到以貨易貨的功能,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和欲望而已。它的經濟價值是:成本+利潤(五分之三成本)=售價,這種價值的算法一直是茶葉買賣的合理售價。但,當茶葉經濟等于茶業時,那茶葉的價值就是有相乘相加的效果了,它的價值計算是:成本+合理的利潤+茶藝文化成本加減2,這時候的茶葉已經不是一般的農產品茶葉了,它是藝術的農產品茶葉,它是結合文化、休閑、保健、生理需要和精神滿足的產品。而茶藝文化的成本,一般是這樣訂的: 2倍的茶葉進貨成本=茶藝文化成本。
因此,談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的地位,至少具有四種地位:
一、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的四種地位
(一)、繼承優良傳統的地位
茶文化是傳統的優美文化,而文化需要靠經濟活動才能發展成優美的文化傳承下來;另一方面,茶葉經濟也需要靠茶文化的支撐,才能有機的可持續性發展。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燦爛多彩,在唐朝陸羽所著的茶經上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在西漢宣帝神爵三年,王褒的《僮約》記載了‘烹茶盡具’,‘武陽買茶’的規條。可見,二千年前就有茶葉經濟活動。隋、唐以降,飲茶風尚更廣為流行,陸羽《茶經》提升了茶俗的文化層次,奠定茶文化發展的基礎,也因此,陸羽被稱為‘茶神’,在茶葉經濟活動中成為行業的守護神。同時代的封演在《封氏聞見記》說:‘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制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籠貯之。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茶文化的蓬勃發展,飲茶之風大為盛行,必然引發茶葉經濟活動的廣闊活躍。
宋、元、明、清,以至于現在。由于,茶文化的代代相繼傳承,茶葉經濟活動才能歷久不衰;屬于茶文化的茶道、茶藝、茶技的光芒萬丈,照耀著茶葉經濟活動燦爛輝煌。
(二)、實現廣而告之的地位
茶葉經濟活動不僅在于人們為滿足生活需要所做的交易行為,更在于人們心靈的滿足而遂行茶葉買賣的活動。因此,在茶葉經濟活動中,人們對于茶藝文化的活動往往抱有更高的興趣,從唐、宋以來的斗茶比賽、茶歌、茶舞、茶詩、茶文等等文化活動,在在都吸引了人們對茶的好感和遐想,這無非是茶文化廣而告之地引導人們接近茶、喜愛茶的最好弘揚和宣傳。近年來,各地所舉辦的‘茶文化節’、‘茶文化學術研討會’、‘茶博覽會’、‘名茶評比會’、‘茶王賽’、‘茶藝電視大賽’等等,豈不是為茶葉經濟活動熱身嗎?豈不是為茶葉經濟的活動廣而告之嗎?如果茶葉經濟活動沒有茶文化參與,是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的,也不容易把茶葉經濟活動做大,不容易做出效益的。茶文化是為茶葉經濟作先鋒,茶葉經濟是為茶文化收戰果的最好寫照和最佳拍檔,兩者互相影響,茶葉經濟為茶文化提供經濟基礎,茶文化則是茶葉經濟的最好廣告。
(三)、詮釋茶葉價值的地位
茶葉經濟活動中,茶文化對茶葉的詮釋可提升茶葉的價值。茶文化藉著賦予茶葉優美動人的商品名稱,透過高雅的茶葉沖泡品飲技藝,舉辦茶葉大賽,授予種種頭銜,如:金質獎、銀質獎、茶王等等榮譽稱號。以茶文化來詮釋茶葉,得到文化詮釋的茶葉在經濟活動中,必然引起人們的注意,增加人們的興趣和信任,茶葉的價值就從原有物質性的價值上,提升到具有文化、精神意義的價值上,那它的價格必然可以增加到二倍以上,茶葉的經濟效益立刻就反映出來,所以,茶葉最后的真正價值是由茶文化詮釋出來。經過成功的茶業經營者概算出來,訂定茶葉的價格是有一定的公式,茶葉售價應該是:售價=生產者成本+3/5生產成本+2倍的生產成本正負2。明確的說法:茶葉零售價格=進貨價格+3/5進貨價格+茶文化價格(2倍進貨價格+-2)。
(四)、代表先進文化的地位
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的地位是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同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統一起來。把茶文化發展和茶葉市場經濟統一起來,進一步的明確了先進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為茶葉經濟發展開拓廣闊的空間,也唯有把推動先進茶文化的前進同茶葉經濟發展全部結合起來,保證茶文化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才能創造性的推進茶葉經濟活動的效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物質文明建設中日益精致和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也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社會中的茶葉經營活動,提供與時具進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所發揮的兩個作用
至于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所發揮的具體效果,可從兩個方面來說明:茶葉經濟活動中有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活動,有聲有色的演出,雖然有最傳統的,但也可以有最現代的舞臺,歌舞、戲曲、民俗、雜技、茶藝、茶技操演等等多種形式的、多種樣貌的表演,這些茶藝文化都能和茶葉經濟相結合。在這些茶藝文化的表演中,不僅滿足人們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的欲望,也能在活動中以茶會友,增長智識。因此,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具有二方面的發揮:
(一)、發揮了‘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相輔相成的作用。
近年以來,各地紛紛舉辦各項有關茶葉經濟的活動,舉凡是‘茶葉博覽會’、‘茶葉展銷會’、‘茶葉節’、‘名茶比賽’等等,無不加入茶文化的項目,如茶葉博覽會,勢必配合茶業論壇或茶文化研討會;茶葉節或名茶比賽也要有茶文化的活動才能吸引人們。更有喧賓奪主以茶文化做為主角,茶葉經濟活動為配角的活動,例如舉辦十多年的‘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輪流在各地舉行的‘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等等。也有各地方主辦的,例如:云南昆明、西雙版納、思茅。四川雅安。廣西桂林、橫縣。貴州貴陽。福建廈門、安溪、福安。廣東廣州。浙江杭州、新昌。江西廬山、婺源。安徽蕪湖。湖南常德。河北趙縣。河南信陽。山東濟南。山西五臺山。陜西西安。北京市。重慶市。上海市。天津市等等,這些活動不僅以地方性的形式辦,也有以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方式舉辦,10多年來,經濟效益明顯的發揮出來。不但,中國如此,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臺等地區,也是如此。這些有關茶的活動,無不以茶文化搭臺、茶經濟唱戲,一搭一唱的演出,一場比一場的演得起勁,一地比一地辦得規模大,活動內容都包含茶藝、茶道表演,茶歌、茶舞演唱;至于茶詩、茶文吟誦和茶書法、茶對聯,茶技、茶術,紛紛出籠的內容,也逐漸擴大,應有盡有,茶葉經濟就藉此競相展開積極的活動,各茶廠、茶葉公司、茶莊、茶行所安排的攤位擁擠,商務洽談、零售叫賣,有關茶的周邊商品也不落人后,茶壺、茶桌、根雕、茶器、掛飾、茶葉包裝、保健茶等等琳瑯滿目,全國各地、甚至國際人士都來展場、各取所需。這種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相輔相成的活動,造就了今天茶葉經濟活動的蓬勃發展,開拓了茶葉市場的新天地。
(二)、發揮了‘以茶會友,廣交天下’,茶人一家,不分你我他的作用。
‘茶是和平的飲料’,茶能凈化心靈,美化人生,善化社會,文化世界,以茶結緣,廣交天下朋友,茶使人與人之間,心靈相通,化解鴻溝,促進和諧與了解,把平淡的世俗生活提升到具有美感、價值感和充實感的高雅生活上。而茶可入道,這種以茶為生活的方向,為生活的道路的觀念,把茶導入為生活的一部分,‘茶是社會的君子’、‘茶是良師益友’,在茶人互相鼓勵、交流的影響下,讓生活中有茶,可以廣結善緣,結交高人、雅士的風氣,促使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不一定是為了買茶而來的朋友,往往超過經營茶葉的人。 因而,茶葉經濟能在公平、和樂、充滿人情味的氛圍中進行活動。
三、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的三個代表意義
茶文化本來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古老并不表示停留在久遠的年代里,它可以運用各種媒體呈現在大家的面前,可以讓廣闊的大眾分享茶文化的美,透過茶葉經濟活動,將茶文化的美延伸到每一天的生活中,傳播到每一個家庭里。
文化的發展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與時俱進的,唯有與時代緊密結合前進的文化才是燦爛的、恒久傳承的文化。理所當然的,現代科技發展的成果要應用到古老的傳統文化發展上,這才是正確的方向,也是必須要走的道路。因此,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具有三個意義,也就是三個代表的意義。
(一)、 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世界文化發展的重心在東方,而東方文化的精華是茶文化;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發達的時代也是代表著中華文化輝煌的時代,中華文化輝煌的時候,世界文化就燦爛。因此,茶文化的發展是人民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龍頭,引導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茶文化發展帶動人民生活的方式和素養無論有形、無形方面的豐富和提升。于是,茶文化與人民大眾的生活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茶文化也就是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二)、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生產為生活,生活為生產。生產力的發展意味著生活的發展,茶葉是古老的產業也是傳統的產業,在農業社會時期,茶葉的生產力已經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了。之后,制茶工業的出現,也是社會工業化的代表之一,制茶工業是產業工業化的先導。早期的生產力靠大量的勞動力來提升,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技術是取得大量生產力的關鍵因素;生產繼續發展的結果,資本的集中控制了技術,有資本就有了技術,技術密集又成為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因素。時至今日,技術密集已經不再是生產力發展的唯一法寶;而是需要靠知識密集來贏得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生物科技逐漸應用在茶葉生產上,這是很實際的項目。文化和產業相輔相成,茶業的生產力推動茶文化的發展,茶文化的發展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三)、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代表著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長久以來,廣大人民的開門七件事,即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一直是廣大人民生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即使進入小康社會的階段,廣大人民重視的生活品味,也是離不開‘琴棋書畫詩酒茶’。廣大人民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始終都離不開茶文化,也就是說茶文化的發展始終離不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必須根據這三個代表才不會走偏鋒,茶業發展才可恢宏,才可大可久的繼續傳承發展下去。茶藝文化的推動,以引導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使命;制茶工業的發展要以先進生產力的發展為要求;茶葉的市場流通要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著想。茶文化與茶葉經濟是一體的兩面的關系,期許我們中華茶人都能做到這三個代表的要求,為中華茶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開拓中華茶業更為輝煌的成果。
四、結論
中華茶文化之所以能傳播到世界各地,中國的茶葉經濟之所以能歷久不衰,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們不論談‘茶文化在茶葉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及意義’;還是說‘茶葉經濟在茶文化活動中的地位及意義’,都離不開兩者是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關系。談茶文化不能沒有茶葉經濟,談茶葉經濟不能不說茶文化,茶文化與茶葉經濟相提并論是中國茶業的特色,也是茶業發展的不二法門。
注:(1)詳見 范增平《中華茶藝學》(北京:臺海出版社,2000年8月) ,頁6。
茶文化是茶藝文化的擴大解釋,是茶藝內容的綜合表現。
(2)詳見 陸羽《茶經》 各種版本。
主要參考書
《中華茶藝學》 范增平 北京臺海出版社 2000年8月
《茶藝學》 范增平 臺灣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2年5月再版
《臺灣茶藝觀》 范增平 臺灣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3年3月
《喝杯好茶》 范增平 臺灣萬卷樓圖書公司 2000年12月